破“碱”重生 ——看庆云县政协助推盐碱地变身的履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收麦、下种、出苗,摘果、装盒、发走……6月以来,在庆云县盐碱地集中连片的几个乡镇——这片特殊的田野上,到处是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
“盐碱地上拿收成,这在过去,真不敢想!”今年71岁的崔口镇周辛村村民周宣和说。不仅如此,经过土地流转,他的一亩多地不用打理,每年收千元租金,加上不出村就地打工,年收入还有3万元。数着现在的好日子,他打心底里高兴。
庆云县地邻渤海,是典型的海浸区,地碱水咸,土地贫瘠,盐碱化耕地5万多亩。“出村往外瞧,一片白面瓢;神仙来种地,难拿二成苗。”这一顺口溜便是老百姓曾经对这片盐碱地的形象描述。
从“白茫茫”到“金灿灿”,从“不毛之地”到“希望田野”,庆云县立足实际、下大力气,盘活盐碱地资源,推进分层利用,让盐碱地变了大模样。为了唤醒这片“沉睡”土地,挖掘盐碱地利用潜力,庆云政协人也是不遗余力。
从荒到良,变身“大粮仓”
仓廪实,天下安。
麦收时节,常家镇北板营村,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全村1100亩小麦喜获丰收。
“初步测算,我们村小麦亩产将近750公斤,又是个丰收年。”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辉军话里透着喜悦。麦收过后,他们又抓住时机种上玉米,现在苗已经长出来了。“算是踏实了,那阵子天旱,不容易。”
北板营村是“吨半粮”核心种植示范区。所谓“吨半粮”,是指一亩地年产粮食超过1500公斤。“我们村玉米亩产量连年上升,现已超过900公斤,加上小麦的亩产量,是名副其实的‘吨半粮’。”
“好的收成,由多个因素促成,收麦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李辉军说,这其中得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叫马成华,是县政协委员、锦绣千村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种植到收获提供精准指导和高效服务。
今年,马成华为北板营村安排了4台收割机,不到3天时间完成麦收,这也是他连续四年为该村服务。“这里是每年重点保障的。年初,县政协组织银企对接会,我从中受益,新上了农机设备,服务力量更强了。”
北板营村的变化,是盐碱地改良的典型实践。这几年,庆云县通过改种降碱、科技排碱、整地改碱等方式,持续改良盐碱地。庆云县委书记刘涛说,2023年起,实施“五增+五减”行动,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造,进一步实现了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马成华委员的行动,是政协人助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缩影。本届县政协以来,每年都将盐碱地主题列入年度协商监督计划,组织引导委员认真履职、深入调研,近三年共撰写相关调研报告、大会发言和提案等54件,提出建议93条。
为了这片盐碱地变好,县政协委员、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周宁很上心。她连续三年提交相关提案,并且在协商办理中,与承办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增进了交流、深化了共识,通过共同推进工作,仅在这一个局就结识了22名工作人员。
履职精准,要在知情。去年五六月份,县政协集中开展“六问”活动,组成“一线协商·察民情”工作专班,分7个小组普访崔口镇、严务乡、徐园子乡的52个村庄、262户居民,收集上百条关于盐碱地改良、流转等方面的想法,对盐碱地情况有了全面了解。
“回想那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和老百姓面对面,在田间地头唠家常,坐在板凳上听心声、记诉求,感到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严务乡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张凡对“六问”活动记忆深刻。
同心破“碱”,协力共进。6月12日,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庆云县政协组织召开“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商成果推进会,进一步探讨利用盐碱地、确保粮食安全的举措。
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部门负责人,一起说情况、找问题、商对策。其中,对于委员提出的治理恶性杂草的建议,参加会议的县委副书记杨全华当即表示,“农业农村局要牵头研究,拿出解决方案。”
既提建议,也办实事。去年冬天大雪,眼看着堆满大院的玉米卖不出去,崔口镇周辛村党支部书记周庆曾犯了愁。恰巧,县政协委员、山东瑞世达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金财落实县政协“双联双助”机制,到村里走访,了解这一情况后,很快便联系销往天津的一家饲料厂,为村里解了燃眉之急。
规模化改造、标准化建设、集约化经营、生态化发展……现在,行走在庆云的盐碱地上,呈现的是荒芜变良田的丰硕成果:全县已改良盐碱化耕地3.2万亩、盐碱荒地1100多亩,年均增产粮食1000万斤。
庆云,正用不懈的努力端牢饭碗,也用实际行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作出贡献。
从少到多,变身“致富田”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如何才能在这片盐碱地上既收粮、还增收?政协一直在推进。
除常规履职外,翻看这几年的县政协全体会议大会发言,“充分利用盐碱地”是必有的一个主题。
县政协委员、山东庆裕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苏岭就在一次大会发言中建议,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做优做强果蔬种植行业,着力抓好高品质果蔬种植基地建设,横向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品种类。
委员的关注点,正是县里推进的重点。庆云县坚持做足盐碱地文章,在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特色农产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徐园子乡柴家村,就是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发展“样板村”。目前,该村共有草莓、西瓜、甜瓜、圣女果、铁皮柿子等瓜果大棚14个,年均集体收入20多万元。
夏粮满仓,瓜果飘香。柴家村一个占地约5亩的大棚内,红彤彤的小果子挂满枝蔓,村民正忙着采摘。大棚外,摆满了一箱箱的圣女果和铁皮柿子,等着装车发走。
“我们的大棚用的是有机肥,果子口感好,销路也好,全是订单发货。”柴家村党支部书记魏德智估算,仅这一季,这个棚就能带来15万元左右的收入。
说起果品种植,魏德智最为自豪的,还是大棚草莓。“当初选种草莓的时候,大多是反对的声音,我们咨询的有关专家也不看好。但我们就是看准了这个市场,还是下定决心种。”
精心培育、科技助力,魏德智和村民成功了。“相比而言,我们的草莓味美香甜,虽然每斤40多元,但是依然很受欢迎,一个草莓大棚就能收入大约8万元。”
然而,草莓周期一般是十月到来年四月。中间5个月的土地空档期,难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为此,徐园子乡政协委员联络室组织委员与魏德智一起外出考察,经多方论证后,引入甜瓜种植,每年又增收3万元左右。
同时,为了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柴家村与委员企业庆裕集团合作,共同发展辣椒产业。从种植到拉长链条,打造辣椒酱生产线,400亩红辣椒带火了村民好日子。
一个个甜果子,甜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带动了农民致富:在常家镇刁家村河坝,新型职业农民韩希昌连续3年种植15亩西瓜,总产量达到7.5万斤;崔口镇周辛合作社种植10余亩葡萄,亩产1000斤左右,每亩年收益8000元左右……
一镇一策、一村一品,从单纯种粮到多产融合,庆云农业越来越旺。如今,在盐碱地集中的乡镇,都在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有的已经形成规模、树起品牌、实现连片,成为农民的“致富田”。
从闲到忙,变身“聚宝盆”
有些盐碱地既种不出粮,也结不了果,闲置着让人心疼。怎么办?政协出招,建议多培育抗盐碱品种、尽可能增加收入。
蛇床子,一种中药材,耐盐碱,可种植。早些时候,就有村民“试水”。崔口镇陈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泽勇,便是村里第一个种蛇床子的人。
“一开始抱着试种的想法,心里也抵触。因为蛇床子的药性强,特别是收的时候容易引起过敏,所以村民种植的热情不高。”李泽勇说,蛇床子浑身是宝,又好打理,收入也可观,是好东西,要是解决了药性的问题就好了。
为此,李泽勇一直在琢磨。他遇到的问题,正是农户的困惑,也是推广不开的障碍。得知这个信息,崔口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忙了起来,一方面组织委员调查研究、向专家请教,一方面组织农户外出学习、寻找经验做法。
在政协委员和农业专家的帮助下,李泽勇潜心研究,最终破解了这一难题。他以联合收割机为基础,简易改造后,实现了人药分离和机械化作业,改变了先用车轧、再用筛子筛的局面。
如今,陈庄村已经种了700亩蛇床子。为了实现规模化发展,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好田”种粮食,“差地”种蛇床子,不仅自己种,还为十里八乡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周边一起致富。
6月18日,是陈庄村收蛇床子的日子。这一天,一直关注该村发展的德州市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李子双来了,崔口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徐娜也来了,一起见证丰收的喜悦。为了这些“宝贝”,李泽勇和村民在田间忙活着。
“今年蛇床子价格每斤12元至15元,每亩地产量在300斤至400斤,算下来每亩收益最少3600元。”徐娜兴奋地说,全镇闲置的盐碱地有5000亩,目前已利用这类盐碱地种植4000亩蛇床子,产量比去年提高了20%,可以说这个产业蒸蒸日上。
李子双赞赏崔口镇发展蛇床子产业的路子。“蛇床子八九月份开始散种,整个生长周期不需要翻耕土地,还能抑病抑菌、改善土壤。其根系比较粗壮,吸收水分后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具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
这边,中药材种植风生水起。另一边的常家镇,蚂蚱养殖渐入佳境。
闲置盐碱地怎么利用?县政协常委、常家镇副镇长兼党政办公室主任铁娇娃一直在关注。前年,她结合农民诉求,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出了将闲置盐碱地转化为养殖用地的建议。
一条信息,不断流转。根据建议,常家镇政协委员联络室组织部分委员、种养殖大户等外出学习。最后,镇党委、政府经过专题研讨,决定将蚂蚱养殖作为闲置盐碱地利用的优选项目。
说干就干。2022年上半年,西柳村3名村干部先行投资试水,建起6个大棚。从下半年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建起46个大棚。
“扶上马”,再“送一程”。“面对农户无技术、销路差的问题,我们对接县有关部门给予指导,协调政协委员企业开展合作,探索出‘国企+农户+龙头企业’的模式,确保养殖户收益。”该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副主任冯超说。
养牛、养鱼、养虾……如今,更多的特色种养殖不断兴起,闲置的盐碱地变得忙碌起来。庆云县因地制宜,有序利用,让这些撂荒的盐碱地“巧生金”,变为老百姓的“聚宝盆”。
“党政关心的,百姓期盼的,就是政协要着力推动的。”庆云县政协主席刘国忠表示,下一步,将紧跟大局,找准履职着力点,更好发挥政协作用,持续为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建言聚识、贡献力量。
所见皆精彩
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各地有探索。
盐碱地能不能用?怎么用?庆云的实践给出了答案:不仅能用,还能用好。
大粮仓、致富田、聚宝盆,庆云盐碱地综合利用正在形成鲜明的标识。
从荒到良、从少到多、从闲到忙,庆云“三重奏”,让盐碱地焕发新生机。
记者近日蹲点采访,相较盐碱地的大变身,更大的感受在于庆云善于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向前的精气神。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百姓的小幸福。有田种、能收入,这是农民最为朴实的追求。优质农田中麦浪翻滚,果蔬大棚内瓜果飘香,闲置荒地里长出宝贝,自家门前打工赚钱……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获得感挂在了脸上。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庆云县的大思路。摸清家底,掌握实情,精准发力,实施“五增+五减”行动,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造,县委、县政府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上,正下一盘大棋,为了“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是为国家战略贡献庆云力量。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政协人的新担当。聚焦大局所需、百姓所盼,庆云县政协立足优势、履职尽责,举全县政协之力,用一次次的调研提出“金点子”,把一场场的协商变为“推动力”,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上谋实求新、聚力建言,书写了政协好故事。
期待庆云乘势而上,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上,展现更大作为、绽放新的精彩。记者朱洪升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3167/202407/478a4f52-43c4-4d34-b54b-d7fdb25fe3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学党纪 守纪律 促履职 诸城市政协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下一篇:齐河县胡官屯镇 协商议事架起干群“连心桥”
最新加入
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
24-12-2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