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视听报道 > 正文

书写美丽云南建设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4-08-18 来源: 云南政协 作者:佚名

  云南日报记者 胡晓蓉 王丹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从蓝图到实践,云南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答卷,铺展在广袤的云岭大地上。

  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幸福生活底色

  清晨的洱海,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岸边草地林地绿意盎然,游人漫步廊道,一步一景,仿若入画。暑期以来,全长129公里的大理环洱海生态廊道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点”。

  随着精准的保护治理纵深推进,洱海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优良水平,入选中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被誉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连片绽放,洱海论坛成为对外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窗口,向世界成功展示了洱海保护从“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的“洱海案例”。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绚丽多姿,源远流长,是亚洲象北上南归的温暖之旅,是高黎贡山猿啼鸟鸣的自然之音,是红嘴鸥漂洋过海的春城之约,是苍山洱海风花雪月的美丽邂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是云南矢志不渝建设生态文明,擦亮绿色底色,提升幸福成色的生动诠释。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云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总体要求,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绩优异,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9项约束性指标任务。

  从严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我省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打好10大标志性战役。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多年稳定在98%左右,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泸沽湖(云南部分)、赤水河(云南段)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风险管控处置水平稳步提升。

  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云南全面开展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6处,全面实施城乡绿化美化行动。目前,全省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别居全国二、三、四位,国际重要湿地数量居全国第3位。

  放眼全省,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各族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七彩云南成为无数人的“诗和远方”。

  深化制度创新

  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云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始终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为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截至目前,我省制定或修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4部,累计完成建设、保护、治理、管控、执法、责任、产权、补偿等8类制度共170余项改革任务,形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完成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产品价值核算,4个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设稳步推进。成功创建2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项总数居全国第12位、西南第2位。

  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云南实现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一张蓝图”,完善多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营造大山大水生态空间、高原特色农业空间、集约高效城镇空间、多彩云南魅力空间。

  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发挥“数字云南”作用,我省按照“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以及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为自然资源有效监管和合理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我省明确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促进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健全生态文明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我省推行主体功能区差别化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州(市)、县(市、区)及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和离任(任中)审计制度,发挥审计委员会监督协调作用,完善问题整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改革发力,以“制”促“治”,守护绿水青山的力量更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为美丽云南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激发绿色动能

  “高颜值”“高质量”并进

  蓝天白云下、乌蒙山脊上,会泽金钟风电场二期项目于8月12日完成首批机组并网发电。风叶生能源、绿电送万家,山巅之风转换为绿电送出,云南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

  在永仁县,汇集“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送出变电站——500千伏光辉输变电工程7月建成投运,将配套新建永仁县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打造全省首个大规模“新能源集群+独立储能”示范工程,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增添动力。

  随着澜沧江上游托巴水电站3号机组投入运行,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23亿千瓦,装机规模居全国第1位,占全省总装机的比重超过90%,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澎湃涌动的“绿电”,成为云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有力支撑。

  我省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绿色能源跃升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十四五”国家对云南节能目标中期评估结果为A等次。

  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省制定零碳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大胆推动零碳园区建设,以零碳园区为抓手拓展绿电、绿证应用场景。建立“新能源+储能”机制,建立健全电力市场参与、价格等系列机制,确定首批19个示范项目。全面巩固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今年4月,11地入选云南省林业碳汇试点名单。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一场以绿色为轴线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新动能蓄势聚力。

  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多年来,景迈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融资打通汇绿融金转化通道,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创新迭代景迈茶生态产业,全面践行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探索出一条“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绿水青山世代相传、点绿成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云南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源源不断挖掘“绿水青山”中蕴含的“金山银山”。

  围绕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问题,印发《云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遴选全省生态本底好、资源禀赋优的普洱市、澄江市、水富市、屏边县4个市县作为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制定生态产品分级分类准入体系,打造“云端屏边”“藕遇仙湖”等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两山”转化模式。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绿色引擎的推动下,“高颜值”“高质量”齐头并进,美丽云南画卷徐徐铺展。锚定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汇聚磅礴合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xwjj/274823.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