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按下“快进键”

发布时间:2024-11-17 来源: 河南政协 作者:佚名

  民政部等24部门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行动。

  面对日渐兴起的“银发浪潮”,养老服务行业如何吸引人、留住人、培育人?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立足实地工作、开展走访调研、提出具体举措——

  亟须扩充“蓄水池”

  立冬过后,昼短夜长,58岁的老吴更忙了。

  早上8点不到,他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快步走进北京首开寸草望京养老院,开始又一天与老人们寸步不离的生活。

  老吴名叫吴果亮,老家山西,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7年多。他负责照顾的失能、失智老人基本都是卧床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喝水、吃饭、喂药、翻身,“看似最基本的照料,也并不简单。”

  剪头发、刮胡子、洗澡、擦身、心理安抚……过去7年来,老吴不断修炼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早已成为行家里手,工作之余,还负责“传帮带”新入职的养老护理员。

  虽然养老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老吴却很少在自己的工作领域看到新鲜面孔。“圈”里朋友也时常和他“诉苦”,一旦遇上紧急状况,就要通宵达旦地在老人房间里穿梭忙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按照我国失能老人与护理员4∶1的配置标准推算,仅养老服务机构就需要养老护理员至少200万名。

  然而,相关机构调查发现,我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有50余万人,尤其专业的居家养老护理员,更是凤毛麟角。即使在考虑家庭照护资源后,仍有巨大的护理人员缺口。

  “我国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养老护理需求更趋专业化、个性化,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常青乐龄护理院院长助理李楠楠在走访调研时发现,这些年来,养老行业人才愈发吃紧,赶上毕业季,多家养老服务机构“争抢”1名养老专业学生的情景,并不罕见。

  面对供不应求的现状,如何吸引更多专业技能人才加入养老护理员队伍?记者了解到,去年发布的《北京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提出,建立养老护理员综合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促进其职业生涯规划与薪酬待遇紧密衔接。

  “这一措施体现了政府对养老护理领域人才稳定和质量提升的重视,旨在通过优化人才政策环境,促进养老护理人才提质扩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组织处(统战处)处长孙红认为,养老护理不是简单的基础生活照顾,要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建议统筹学历、培训、技能和考核情况,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的分级管理制度,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提高服务水平,更好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

  孙红的思考,正是李楠楠一直以来的期盼,她希望从规范职业技能标准、提高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打通职业晋升渠道等方面,助力更多“新鲜血液”和“青春力量”进入养老护理行业,为养老事业发展扩充人才“蓄水池”。

  强化认同“留住人”

  老年人口逐年增多,但从事养老行业的劳动者并没有跟上“井喷”的需求。

  “流动性大,很难留住人”,是采访中多位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坦陈的现实困难。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养老服务业社会认可度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与吴果亮经历相似,在养老护理员行业中,49岁的邱婕相对“年轻”。2018年,她从沈阳来到上海。彼时,上海开始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护理员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人力资源供给者。

  “这些年,我所在的公司一直人手紧张。曾一起参加上岗培训的姐妹,有的工作一段时间后,转行做了收入更高的月嫂或育婴师。”邱婕告诉记者,像她一样的长护险护理员,基本上一天要服务5户人家,或帮助老人洗漱、吃饭,完成晨间护理,或带有活动能力的老人做锻炼,随着年龄增长,体力、精力都有些跟不上。

  养老护理作为“朝阳行业”,从事者却多为中老年群体。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刘洪悦在走访调研位于北京海淀和通州的两家养老机构后发现,入住老人166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120人,不同程度存在失能、失智等情况。两家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加起来仅有48人,且平均年龄54岁。

  “从调研情况看,除了人才短缺,养老护理员平均从业年限较短,年轻的养老护理员转行较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张伟滨直言,长期存在的传统观念与职业偏见阻碍着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被家务化的社会劳动,养老护理行业社会理解支持度相对较低,护理服务人员往往面临着一定的社会心理压力。

  如他所说,近年来养老行业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日趋年轻,但囿于社会观念、收入及劳动强度等因素,养老护理员群体依旧偏高龄化,能够在这一行业“从一而终”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如果年轻的养老护理员能够在一线坚持做下去,更容易被重用,走上管理岗位。然而现实情况是,年轻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往往很难留住。”刘洪悦坦言,养老照护是一件大爱之事,从业者理应得到更多理解与尊重,要加强舆论引导,让社会各界给予养老服务从业者更多关注,让养老护理员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让更多年轻人在加入养老服务队伍后,能够感受到职业的尊崇感和认同度,从而真正“扎根”下来。

  打出解困“组合拳”

  随着养老服务行业逐步规范化、专业化,对养老护理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很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

  青岛市技师学院康养与护理学院院长胡秀霞告诉记者,该学院自2021年开始招收养老服务专业学生,涵盖护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旨在培养养老服务综合型人才,首批毕业生于2026年进入养老服务市场。

  除专门的养老专业外,各地的养老服务机构同样重视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分批分类开展培训,提升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认知水平和照护能力。

  “职业院校可以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诸如在院校设立培养培训基地,在机构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刘洪悦建议,加强职业护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与养老机构的联动,将养老机构实地实践作为必修课,或通过提供短期实习的机会,让年轻人通过在岗锻炼,加强对现代社会养老护理行业的认知和了解,为毕业后选择进入养老领域做有效铺垫。

  面对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刘洪悦直言,养老护理行业需要年轻人的加入,而影响年轻人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就业补贴。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毕业生进入公办养老机构会有相应补贴待遇,而就职民营养老机构就很少有或没有。这在择业时使得很多护理专业学生会优先选择公办养老机构,大多数民营养老机构面临更大的人才、人力缺口。”她呼吁,有关部门给予养老机构就业补贴时不以公办、民营来区别对待。

  近年来,民政部门落实了一系列针对养老护理员的激励政策,如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激发一线养老护理员学技术、练本领,形成推动人才队伍发展的强大动力。

  “专业的职业培训和职业竞赛,提供了一条更加清晰的人才培养通道。”李楠楠对此感触颇深,她坦言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一级级的培训是“很好的事”,除了技能培训之外也有情绪和思想的提高,能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在孙红看来,提升养老护理员待遇水平、让行业更有吸引力,是补足专业人才缺口的核心举措。她建议加大相关社会保障力度,让养老护理员无后顾之忧,通过树立典型、举办竞赛和评选等措施,加大褒扬激励力度,让养老服务行业增添更多朝气。


原文链接:https://www.hnzx.gov.cn/2024/11-14/43452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