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张占斌: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发布时间:2024-12-17 来源: 江西省政协 作者:佚名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运用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行动,以此构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强调理论自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来抓,引领工程一步步向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理论创新作用,近日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提出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为新时代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马工程”的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新时代新征程,“马工程”要坚持守正创新,继续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为党的理论创新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马工程”应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更是在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中不断丰富的思想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两个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深刻的人民情怀,阐明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探索出的现代化道路,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具有明显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所实现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富裕。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新时代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新时代新征程,“马工程”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守正创新,掌握“六个必须坚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深入人心。创新理论要把握守正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目标,二者不容割裂。一方面,要坚持“守正”,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系统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创性贡献,理清党理论创新性发展脉络,稳固党理论创新的传承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全面系统阐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任务,聚焦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把握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研究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推进“两个结合”的研究,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所提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各项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张占斌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4/12/12/02072713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