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要闻 > 正文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充分释放政协协商新效能

发布时间:2024-12-17 来源: 四川政协网 作者:佚名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0年来,在全国政协指导、省委领导下,四川省政协始终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理念,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制度化平台,有力促进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升治理效能,以四川政协之为生动展现了人民政协旺盛的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政协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四心、一率、一方阵”总体工作要求,持续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通过协商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 不断健全完善政协协商制度机制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完善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机制,对于人民政协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对于推进我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赋予人民政协新使命。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协商民主”写进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赋予人民政协全新功能定位。2019年,党中央首次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作出新概括,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问题。

  为确保政协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党中央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省委也制定了相应的文件规定。全国政协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两次修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些都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省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把健全完善政协协商工作制度机制作为重要抓手,健全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对各类协商议政活动议题的确立、参加人员、工作开展、成果转化和反馈等全流程各环节作出规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提案办理协商、视察考察监督、调查研究、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不断提高我省政协协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2019年,已经运行了1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迎来第一次修订,新修订版更加注重加强政协内部的横向、纵向联系,以及加强政协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从而更好形成合力,画出更大同心圆。

  结合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省政协深入开展中央、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对21个市(州)开展全覆盖督导调研,为省委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奠定了基础,推动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解决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市县政协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2年,党的二十大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2023年,全国政协根据会议精神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进行了修订。

  省政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深刻理解政协章程对政协事业方向上的指引作用、理论上的导向作用、制度机制上的规范作用,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关于政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制定改革事项清单,扎实推进实施23项重点改革任务。

  持续深化制度机制建设,分层分类健全协商工作制度,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改进年度协商计划制定办法,调整优化界别设置,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全员加入专委会、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等工作机制,制定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工作计划,建立政协协商专家智库、完善智库专家参与政协调研协商活动保障机制,做实调查研究“基本功”。

  近5年,省政协制定专家协商工作会工作规则、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实施办法、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智库建设及管理办法等制度80余项,构建起覆盖专门协商机构履职工作、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的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为重点,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探索开展远程协商、网络议政,优化重点协商方案生成机制和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密切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渠道的协同配合,助力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

  9月26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更好体现了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等要求,有力推动提案办理协商与时俱进、提质增效。

  一系列改革举措,一项项制度机制不断建立完善,为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效能提供了有效支撑。

  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 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提升政协贡献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省政协第一时间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组织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各专门委员会和各民主党派省委会负责同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实际行动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政协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有序开展各类协商议政活动。省委肯定全省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协工作全面开创新局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四川得到有力践行。

  长期以来,省政协着力在丰富协商形式、优化协商程序、提高协商质效上下功夫,聚焦“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科学选题,努力做到议题选择准、调查研究深、协商内容实、议政质量高。

  围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省政协着力抓好在决策实施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务实协商。在规划编制前,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展网络议政和“我为‘十四五’规划献一策”活动,助力规划科学民主编制。在规划实施中,每年选取1至2个主题开展民主监督,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2023年以来,省政协创新协商建言模式,在常委会会议期间,探索建立以专题为纽带的跨专委会、跨界别协商议政平台,邀请省政协常委根据各自关注的领域,自主选择专题参加协商讨论,为常委们充分建言创造良好条件,形成各界别常委良性互动、跨界融合履职的良好局面,得到常委们的一致认可。不少协商成果转化为省委决策和省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举措。

  发挥协商式监督特色优势,寓监督于调研、视察、协商之中,把民主监督议题纳入年度协商计划。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支持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政协各专委会就脱贫攻坚、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开展监督性调研,以协商促改进、以监督助落实的质效进一步提升。

  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发挥专委会“专”的优势和基础性作用,搭建各具特色的协商平台,“一委一品牌”日益打响。“提案@你”“协力推动美丽四川建设”“建书香政协·助文化强省”等12个具鲜明标识的履职品牌,为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积累了四川经验,贡献了四川做法。

  把握市县政协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着眼服务基层治理,指导市(州)政协创建“一市(州)一特色”,21个市(州)政协各展所长,打造了“传承发展三苏文化”“我爱长江母亲河·委员担当添光彩”“党派合作·同心共建”“川渝毗邻地区双联互动协商”等21个协商履职品牌。

  为更好发挥委员和界别作用,省政协建立完善专委会联系界别、界别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畅通和拓宽各族各界群众意见愿望和利益诉求有序表达渠道。建好用好“委员之家”,支持探索创建“委员工作室”,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方便委员就地就近开展群众工作,积极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极大激发了委员履职热情,增强了政协工作认同度和影响力。

  创新开展“有事来协商” 打通政协协商服务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如何使协商民主真正落实落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早已指明。

  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协同配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交给人民政协的一道必答题。

  为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四川答卷,根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2019年,省政协创新启动“有事来协商”平台创建。指导各市县政协把“有事来协商”平台嵌入城乡基层治理,按照“履职就近”原则,把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编入基层协商平台,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治理的协商网络,群众意愿诉求反映、意见建议表达、民主政治参与的渠道更加便捷通畅。

  这一创新举措,为政协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基层范本,彰显了政协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作用。各地立足实际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能管用”的协商品牌,涌现出“院坝协商”“马背协商”“帐篷协商”“围炉协商”“茗事民商”“码上议”“寇妈说事”等一大批富有地域特色、灵活便捷的小微协商平台。务实的协商活动、明显的协商效果,让基层群众感到政协离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在2020年召开的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绵竹市政协作为代表之一介绍了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的经验做法,得到全国政协充分肯定。

  2022年,省政协主席田向利在全省政协“有事来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融互促,不断提高“有事来协商”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在线率”;持续助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不断提高“有事来协商”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擦亮协商民主四川实践品牌。

  2023年,省政协打造“有事来协商”升级版,进一步延伸政协协商服务基层治理的“手臂”,推动市县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协同配合,叫响做实“有事来协商”品牌。此举得到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政协的积极响应。

  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原则,把委员工作室开在群众身边,引导广大委员在深度参与“有事来协商”工作中,把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做深做细做实,以协商“小切口”助推解决民生“大难题”,为群众做好事实事3.6万余件(次)。

  委员们通过调研、咨询、论证、协商、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等方式,多渠道协助党委政府倾听民声、收集民情、了解民意,协力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工作。群众参与面不断扩大,让“有事来协商”在基层绽放生机与活力。截至目前,全省18万余名群众参与小微协商4.5万余次,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建议5.6万余条。

  几年的探索实践,“有事来协商”促进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各级政协委员聚焦道路交通安全、中青年就业、校园网贷治理、电信诈骗防范等,深入调研、广泛协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7400余条,有效助力化解安全风险和苗头隐患。聚焦村道修复、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方面问题,开展政策宣讲、协商沟通、凝聚共识,推动3600余个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开展专题协商,组织委员走进乡村、社区、街道、企业、学校宣传宣讲,推进移风易俗,助力营造文明进步、风清气正的社会新风尚。

  “有事来协商”已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化解矛盾纠纷、助推改善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的协商样板,被誉为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人民政协制度优势下沉基层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打通了政协协商服务民生改善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 姜寒冬)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b8e594798fd74297803ea47b65fa8ad5-2c93ead293d283700193d287854b00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