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聚接续奋斗共识 献振兴教育良策 ——省政协十三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2024-12-24 来源: 云南政协 作者:佚名

  ■记者王碧炜杨丽娅

  编者按:12月18日,在省政协十三届十一次常委会议上,9位常委、委员围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云南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支撑”主题作大会发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回应委员关切。现按发言顺序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大会发言

  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副校长杨绍军:

  牢记殷切嘱托提升办学水平

  2023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充分肯定了云南大学100年来取得的办学成绩和所作出的积极贡献,提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殷切嘱托和明确要求。

  一年多来,全校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打造“理解中国”等立德树人品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提升——民族学、生态学、统计学进入全国A类学科,ESI前1%学科增至12个;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8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科技创新和智库建设取得新突破——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生态修复与保护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益不断显现;国际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牵头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构建非通用语和“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下一步,云南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紧扣我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建立集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教育体系,持续打造“留学云大”品牌,提升区域国别研究智库群资政研究能力,努力把云南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教育高地。

  省政协常委、普洱市政协主席陆平:

  整合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

  我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边境地区教育纳入全省八大专项行动之一,投入专项资金70.87亿元,改善条件、提升办学质量,“教育强边”取得阶段性成效。

  边境各州(市)积极探索实践,总结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但与内地州(市)相比,教育发展仍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教育基础全区域薄弱、教育发展全链条薄弱、教育环境全方位薄弱等方面。

  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制定校园建设规划,将我省25个边境县整体“打包”,争取国家层面给予全区域、无差别的特殊政策支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建设管理,支持边境州(市)职教园区(中心)建设,保持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适度合理增长;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争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加强硬件建设,配齐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必需设施设备,加快推进专用标准数字教室建设、光纤校园网全覆盖;整合师资力量,专项培训教师,通过政策叠加、多重优待,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边境地区任教;促进教育公平,实施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开展国际合作,支持边境州(市)建设高质量“国门大学”,支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海外实习交流项目。

  省政协常委、临沧市政协主席李银峰:

  保障教育经费补齐教育短板

  近年来,临沧市立足边疆、多民族、欠发达等实际情况持续深化改革,先后出台了11项政策措施,在基本保障、资源配置、城乡统筹、社会协同等方面综合发力,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不断提升。然而,部分脱贫地区基础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

  要在政策供给保障机制上优先突破。优先考虑学前教育,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将农村公办学前教育纳入政府保障范围;优先保障教育经费,畅通教育资金拨付渠道,实现学校运转基本经费等应保尽保;优先配备师资力量,出台学科专任教师配置政策。

  要在构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机制上创新突破。推行“集团化”办学,每个地区至少打造一所龙头学校,并发挥其牵引辐射的功能;推行“规范化”办学,完善教育督导工作体系,实行督教分离,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推行“特色化”办学,加大对特色学科、特色学校的支持力度,拓宽脱贫地区孩子的就学渠道。

  要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上重点突破。补齐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短板,结合实际引导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补齐教育法规执行不严的短板,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补齐社会力量整合不足的短板,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乡村教育,提供教育帮扶等服务,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教育事业的浓厚氛围。

  省政协常委,楚雄师范学院院长、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杨桂红:

  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师资配置

  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方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结构和质量不优、管理体制机制不活、措施不具体等。

  建议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加快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培训课程;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队伍管理全过程,完善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违规处理办法,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测系统;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丰富表彰形式,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激励效果;完善优秀教师评选过程监督机制;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建议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以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和高水平的管理补齐发展短板。坚持优先发展教师教育,探索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支持师范类院校升格为硕士授权单位,加大对体育等学科教师的培养力度,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师范教育全过程;提高教师队伍培育培训质量,系统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育工程,组织开展多层次分级分类培训,支持在职教师提升学历水平;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统筹优化教师管理与资源配置。

  省政协常委,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昆明市委主委戴彬:

  家校协同发力守护心理健康

  当前,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足、协同共治机制亟待建立等问题。

  建议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增加中小学事业编用于招聘专职心理教师,逐步将“三专教师”比例提升至50%以上;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推进教师入职前、在岗期间的心理教育常态化培训。相关部门联动,建立全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建立“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四级校园心理危机预警链条。

  同时,建议提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家长要关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亲子关系;学校要建立家校双向沟通机制,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

  此外,建议凝聚护佑健康成长的社会合力,建立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分级管理体系,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建立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绿色通道”机制;相关部门与社区联动组建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依托“守望云心”等平台,整合教育、心理、医疗资源,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咨询工作。

  省政协常委、民盟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李江虹:

  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打造优势特色学科

  当前,我省部分高校在推动与产业适应的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但仍存在定位不精准、与产业匹配度低、产业学院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建议精准定位并统筹推动高校结合产业发展设置优势学科。完善顶层设计,分类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联动发布学科专业设置指南,指导高校增设或超前布局急需学科,并进行严谨论证;支持高校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为引领,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优势鲜明的学科体系。

  创新模式,支持高校结合产业发展打造优势学科。形成制度创新、责权明确、利益共享的产业学院合作发展新模式;创新联合建立科研平台模式,实现“四链”深度融合,提升优势学科科研创新能力;创新联合引培学科领军人才模式,造就并形成一批产业领军人物。

  建立机制,推动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构建学科专业监测机制,设立预警机制,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结构;构建责令撤销退出机制,严格学科专业检查评价,对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质量较低的学科进行撤销或调整;构建优势学科专业资源配置倾斜机制,对优势学科给予重点支持,并限制质量较低专业的资源配置。通过这些措施,共同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省政协常委、曲靖市政协主席朱党柱:

  关注生源变化优化资源配置

  出生人口的变化情况直接关系到生源趋势,进而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要与之相适应。当前,我省面临人口变化导致生源减少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各教育阶段的资源需求。未来,各阶段将依次“达峰”过剩,城镇化的加速让生源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区教育资源紧张,乡村教育资源则闲置增多。同时,民众因追求优质教育而对教育资源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将引发新的“择校热”现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规划引领,优化学校布局。将学校布局优化纳入“十五五”规划,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动态监测生源,精准测算,统筹小、初、高教育资源,实现均衡配置。同时,以区域教育中心为引领,探索一贯制办学,科学撤并乡村中小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需求牵引,优化师资配置。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精准引培教育人才,加大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力度,重视对乡村“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灵活调配资源,解决乡村超编缺人、城区编制不足等问题。

  守正创新,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增加教育投入,重点支持数字化建设、教学科研及教师激励。推动“集团化”办学、“组团式”帮扶等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管护力度。有效管理闲置校产,优先满足乡村教育需求,鼓励用于其他民生事业,避免资源浪费。

  省政协常委、民进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金振辉:

  推进职普融通发展拓宽学生成长通道

  近年来,我省在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难以适应职普融通要求、职普融通体制机制不健全、难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多样化选择需求、中小学缺少有效载体和路径来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等问题。

  建议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制定育人全过程的职普融通实施细则和方案,明确各级政府、职业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学校在推进职普融通发展中的权责,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结对合作长效机制。

  参考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现状,优化中考分流方式;尽快制定云南省职普融通学校评价办法,引导高中教育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建立高职“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对口帮扶机制,提升综合高中的职业师资培训和实训教学水平。

  建立职教高考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关联的升学制度,推进教育部门、人社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职教高考体系建设;扩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优化职教高考的内容与方式,笔试内容与技能实操并重,增加专业技能测试的次数。

  面向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鼓励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合作,派遣“双师型”教师在中小学开设科学有趣、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职业体验课程。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职普融通政策宣传与解读,建立政策宣传效果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宣传实效。

  省政协常委、楚雄州政协主席赵晓明:

  推动校企“双进”深化合作融通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结构不优、体系不全、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

  建议推进中、高、本纵向贯通。深化州(市)职业教育园区改革,优化弱势学校与专业,构建“五个一体化”办学格局。推广中高衔接、中本贯通及高本贯通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加速本科专业转型,推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升格,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动职、普、技横向融通,拓宽学生成才通道。探索综合高中班、县职中提级管理等模式,推进职教高考,提升高职学生升学比例。整合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资源,开展“高职+高技能”融合培养,建立学籍、学分、证书互认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促进职校内涵式发展。紧扣地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建设,打造优质专业群,推进“双高”“双优”学校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培训,推动人才互聘、成果转化,扩大用人自主权,提升“双师型”教师比重,举办各类教学活动。

  提升职教“含金量”。聚焦重点产业,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建立健全“专班+理事会”双推动机制,鼓励校企合作组建现代产业学院,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推动校企“双进”,深化合作融通。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与南亚东南亚职业教育合作,提升职业教育辐射力与影响力。

  部门回应

  省教育厅厅长王云霏:

  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

  各位常委、委员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我结合工作实际作简要报告。

  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省教育厅围绕“人口变化趋势对云南省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充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对各州(市)“撤点并校”情况再次进行了摸底。在基础教育方面,今年下达基础教育综合奖补资金20亿元,下达4.7亿元支持数字校园建设,下达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专项资金27.97亿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14.61亿元。在职业教育方面,着力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相协调,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建了1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6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高等教育方面,省教育厅协同有关部门全面深入调研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并明确了目标任务,印发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云南省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意见》,加快建设高等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科技小院等平台。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印发了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小学期”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31.4万人次;云南省中小学国培项目共培训3.3万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联万家”“万名教师心理素养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重点关注学生异常情况。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充分采纳各位常委、委员所提出的意见建议,纳入“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并持续推进落实。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波:

  提升政策质效加强资金保障

  “十四五”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强化政策研究联动,提升政策供给质效,印发《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组织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供给、职业教育区域发展等领域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打牢基础。同时,加强资金项目保障,会同行业部门服务各地和高校谋划储备项目,先后审批了云南大学等13所在昆省属学校的18个基本建设项目。推动改革创新,完成3批次共163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工作;推动高校创新能力提升,支持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建设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积极采纳有关意见建议,联合各地各部门重点抓好相关工作。

  持续加强政策研究,扎实开展“十四五”有关规划政策评估、收官等工作,谋划好“十五五”重点工作,努力争取我省更多大事要事纳入国家有关规划、计划。积极主动服务指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谋划储备一批成熟项目,优化项目审查遴选机制,切实提升项目质量。

  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继续实施一批普通高中基础设施项目;配合省教育厅积极争取倾斜支持我省9所优质高校学生宿舍、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充分发挥联动作用,配合省教育厅推动高等研究院、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稳步推进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培育和支持一批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何茜华:

  聚焦发展目标完善政策制度

  近年来,省财政厅严格落实国家“两个只增不减”的任务要求,创新设立了基础教育综合奖补机制,持续稳定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各级各类生均拨款标准。今年,省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投入291.43亿元,省级财政投入增幅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印发《关于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管理和约束的通知》,创新实施“规模总控+绩效导向”框架下的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改革,研究完善一系列财政教育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财政教育政策制度。

  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足额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支持新建改扩建200所公办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普通高中条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支持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及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统筹安排特殊教育专项资金,有力推动全省2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新增专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资金,关注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支持打造50所示范性“国门学校”。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结合本次会议各位常委、委员提出的各项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探索建立符合云南实际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何亚宁:

  深化制度改革激发教育活力

  近年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服务供给、兜底保障力度,持续推进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通过优化人事管理、落实待遇保障、加大招聘指导力度等多措并举,补齐教师队伍短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优化基础教育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方面,持续加大人才政策支持供给,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同时注重强化监管,守住并建设好高等教育这个人才高地。在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方面,聚焦产业发展和高质量充分就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办学质量水平,推进职业技能证书互通认定,扎实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

  下一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认真吸纳各位常委、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充分调查研究,围绕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各项工作,不断深化教育领域人事制度改革。在强化学校人事管理、人才引育、职称评聘、薪酬激励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力度,强化高等学校人才政策供给,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保障各项教育改革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为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cwhy/275423.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