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镰”!跟小麦一同丰收 齐河县政协深耕“三农”、靠前履职、良策频出,为助推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大县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开镰!”一声号令下达,十台早已待命地头的小麦综合收割机,开足马力疾驰进穗满金黄的麦田……
6月13日上午9时许,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齐河赛区)顶着骄阳、火热开场。减损等于增收!这场示范性活动,拉开了齐河县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核心区大规模抢收的序幕。
“又是个小麦丰收年!作为一名农技岗位政协委员,在关键农时节点蹲守田间地头,跟着粮食一同丰收,心里踏实又满足。”收割机退场后,齐河县政协常委、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王义,马上抓起一顶草帽,带着老乡下地清理麦茬、定位减损测算点。这名清瘦汉子的寥寥数言,勾勒出政协人助力“三农”的清晰轮廓。
粮食安,天下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如何筑牢粮食安全这条国家安全底线?位于黄河左岸的德州市齐河县,以“三农”重点工程为引领,锚定深耕现代特色农业,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县域“粮安答卷”——耕地面积126万亩、粮田面积在1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连续13年保持20亿斤以上,连续7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田间地头察农情,“协”力靠上见担当。从服务农业品牌建设,到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河样板”,齐河县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一线作为、靠前履职,连续多年把助农兴农作为重点工作写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协商工作计划,通过调研视察、专题协商等多种协商形式广泛建言献策,为助推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大县建设贡献政协之智、政协之力。
紧盯关键点 委员善做“战斗员”
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是一条必由之路。承办此次技能比武活动的齐河县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从2005年左右初创时的“万亩方”,发展到如今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东西南北核”五大片区,循的正是这条路子。这条路持续走深走实,离不开一支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鼎力支撑。当中,“政协人”就像满天繁星,映照着这方沃野良田。
有“前浪”——一批扎根田野间、汗滴禾下土的“老把式”。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三农”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大写”的重视,如何在基础厚实、政策富集中,做实农技工作、落实科技兴农?身兼“老农业”“老委员”双重“老资格”身份的王义,在几十年沙尘酷暑、泥泞风雪里一次次“逆行下田”中,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思考。
“搞基层农技推广,从来不是‘办公室’‘实验室’工作,农村场院讲、田间地头说才是常态。”在刚刚收获过的麦田里,王义聊起了他的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扶持发展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建议》,另一份是《关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前者被评为齐河县政协优秀提案,聚焦农业现代化、专业化关键环节的精准“把脉”;后者在今年3月份的齐河县政协全会上提交,体现政协人心怀“国之大者”的履职担当。
在王义和他的农技搭档、委员朋友们经年累月努力下,齐河县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愈发健全完善,成为科技兴农路上的坚强堡垒。
有“后浪”——一批务实肯干、挥洒青春的“新农人”。“示范区的一部分属于焦庙镇,我们必须得尽到‘地主之谊’。”站在示范区内的生产路上,“80后”焦庙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马彦然,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小麦综合孵化基地项目说道,“我们联络室的4名县政协委员,农忙时上地头、搭把手,平时项目建设中的一些联系协调工作也争取做到前面。把‘边角’工作做实了、做细了,也能发挥大作用。”
“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作为政协,要积极为政协委员履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下一步,结合正在开展的‘界别开放日’活动,把政协助农、委员为农的好传统、好想法、好做法推向深入。”齐河县政协副主席闫培栋说。
功夫在平时 调查研究“水穿石”
“这几年种粮面积增加了,管理却越来越轻松了,为啥呢?一些关键环节咱购买专业化服务,省心又省力,效果还好。”近日,在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村委会办公室里,一场以“察农情、访民意、问民需”为主题的座谈会,开得别开生面、热热闹闹。打开话匣子的后拐村种粮大户赵金城,向早已相熟的闫培栋卖起了关子。
后拐村是闫培栋包保联系的村子,抽空去找乡亲们“唠两句”的老习惯,让田间地头、老乡炕头,成了闫培栋在齐河县政协外的“办公室”。
“老习惯”的背后,是齐河县政协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部署、制度安排:将调研视察作为带动政协工作的重要“抓手”,聚焦“三农”问题组织委员开展常态化调研视察,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自2019年以来,已开展调研视察活动10余次,参与委员80余人次,形成调研报告和建议案10多件,一些意见建议纳入党政决策,推动农业生产绿色优质高效发展,让赵金城这样的种粮大户直接受益。下转第二版
记者手记
种粮可以很“酷”
“干基层工作这些年,学会了‘扬场’手艺,但‘掠壳’还没学会,现在都是机收了,以后也没机会学了。”这次在采访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时,焦庙镇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马彦然一席话,引发记者强烈共鸣。作为同龄人,又是农家子弟,昔日烈日下挥舞镰刀割麦归仓的一幕幕,和着一股“刺挠劲”,重又浮现在眼前。
十几年前收粮,很酷——酷热的“酷”。彼时,头顶当空的“毒日头”,脚踩灼热烫脚的麦地,周身汗流浃背,心却暖和熨帖,因为忙活了大半年,就要收获了。
如今种粮,也很酷——帅酷的“酷”。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及、植保环节的智能化介入、机械化操作的大面积覆盖……更重要的,有赖于支农惠农政策富集、新技术新工艺加持,年轻人选择农村创业、投身农业,不再被视作一条“畏途”,而是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安放乡情乡愁、助力乡村振兴的“平凡之路”。
这份“酷”,还因为有根脉、有传承、有力量,从王义到马彦然,政协委员的身份认同、建功“三农”的朴实担当,让这方土地,因为政协元素的接力注入、合力托举,有了更多值得期待的可能性。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0019/202106/61722d7a-e925-4bb6-b182-1caa2934b4ff.shtml
>>上一篇:利津县政协“三结合”推动 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做实
最新加入
以基层之治为“中国之治...
24-12-24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4-12-24凝聚政协力量 爱心汇聚...
24-12-24民建宁夏区委会举办20...
24-12-24履职担当践初心 一枝一...
24-12-24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李秀英主任率队赴佛山市...
24-12-24南宁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