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议政建言 > 正文

赣州市工业倍增升级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来源: 江西政协新闻网 作者:佚名

  ● 赣州市政协

  赣州市政协围绕“工业倍增升级若干问题及对策”课题,采取点面结合、市内调研与市外比较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工业发展现状、成效、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对策建议等进行了调研。市政协五届二十次常委会议进行了专题协商,形成了建议案。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姚增科对建议案给予充分肯定。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要求各地及相关部门学习借鉴。

  在新起点上谋划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坚持主攻工业为首位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审视工业发展的优势与弱项,清醒认识主攻工业在赣南苏区振兴的独特造血功能,紧紧扭住工业倍增升级这个重点,主要资源要素、领导干部主要精力、各类人才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权重等向工业倾斜。

  实施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建立市县两级协同联动培育机制,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促进龙头企业两化融合,打造一批引航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倍增和结构升级。聚焦200家左右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行业单项冠军培育库,到2023年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和产业增加值翻番。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开拓市场,做大做强。

  制定和落实工业升级计划。重点支持传统产业及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集群深度融合,规模和效益倍增。淘汰落后企业及产能,新上一批有竞争力、带动性强、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链和企业。大力发展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主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稳定和拓展一批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

  集中优势资源强攻工业

  着重建设八大重点园区。集中各类资源要素,联动打造“两城两谷两带”集中分布的3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以及章贡区、南康区、信丰县、于都县4个能级较高的省级开发区,在用地、用能、用工、平台担保、基金参股等要素、举措上重点倾斜支持。加速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突出“亩产论英雄”。加大对产业集聚度高的园区倾斜支持,根据产业特点和企业个性化需求高标准建设厂房。加大园区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力度,破解发展瓶颈和难点,提升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开发区进位赶超,与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开发区结对共建。加快赣州国际陆港、黄金机场航空口岸、赣州综保区等各类口岸平台建设发展,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增强对外开放能级。

  持之以恒抓好六大首位产业。大力铸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壮大“1+5”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短板和关键环节,制定产业集群招商指导目录,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大力实施市场化招商、资本招商、市场主体招商,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性互补性带动性强的企业项目,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企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扶持产业链金融、知识产权评估质押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加强县域、企业之间的配套协作,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重点跟踪帮扶50家左右体量大、增速快的企业和30至50家有潜力、有市场、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扶发展,支持其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兼并重组、开展服务型制造、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本运作等集约化手段提升综合竞争力。

  抓好三大支撑,下好先手棋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把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对接好、服务好,承接转化好科技成果。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好做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鼓励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激发创新队伍、人才动能,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落实招商引资“头号工程”。研究产业链、龙头企业、有投资扩张转移的目标企业及不同产业链对接吸引的举措和关键要素,专业谈判、一对一招商。建设熟悉经济、产业链、法务、组织管理,会算账会谈判,讲原则高情商的专业招商队伍。建立招商引资大数据中心,跟踪、落实、服务招商项目,促进招商引资更大更快成果的转化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对表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尚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得到充分尊重,享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建立损害、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切实保护好企业家权益。

  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强化人才保障。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引得进、用得上、能见效。实施企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等需求,吸引本地劳动力、技校学生留在本地就业。实施职业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制度,支持企业与职业(技工)院校合作开展紧缺职业技能人才定向培养。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深入开展工业园区低效土地、闲置土地专项清理行动,清理“批而未用”土地和“僵尸企业”“僵尸项目”用地,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提高园区亩产投资效益。对新落户企业用地要精算,实行节约集约供地。加强土地要素供给统筹,实施用地计划周转暂借方式。实施“工改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企业“原地倍增”。建立集约发展用地指标分配机制,实行重点企业用地指标需求与增长效率挂钩。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发挥工业发展资金、技改专项资金的作用,做大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和主导产业基金规模,重点支持引领性、基础性、高成长企业项目。加强政银企融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1+5+N”产业集群和各地首位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创新型企业发展。扎实开展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分类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力争更多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推动政策落实。在土地、融资、人才、科技研发、技改、用能等方面,完善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涉企政策直达机制,提高政策落实效率。加强政策落实的检查和考核,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知晓度。

  做好三项管控,提高综合竞争力

  降低企业成本。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落实好省、市纾困惠企相关政策,降低企业税负、用地、社保、用能、物流、融资、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工业企业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力度。

  提升环境容量。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时,充分考量项目环境容纳能力,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项目的准入。对“三高”企业进行环评提标改造腾容量,对占有环境容量指标的僵尸企业进行清理腾容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企业,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和循环经济项目,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大项目、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腾出环境空间。

  加强风险管控。有效防范政府风险,建立企业担保链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对外担保、对外投资、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梳理担保链条,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企业可能隐藏的财务风险的监测,引导企业加强非主业扩张投资风险管控,防范企业高息借贷,改善企业负债结构,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供应链、资金链等风险,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1/08/27/019377239.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