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消费不“美丽”多部门接连出手打击“非法医美”
整治医美乱象,保障百姓健康。近期,相关部门接连出手,打击“非法医美”。
继11月17日国家药监局通报查处一批可用于医疗美容医疗器械违法典型案例之后,25日,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医美产品等犯罪活动,要求针对制售假劣肉毒毒素、“水光针”等美容针剂、“热玛吉”等医疗美容设备,以及销售非法渠道入境的医美产品等犯罪开展重点打击。
公安部通知要求,要广辟线索来源,围绕医美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美服务机构、直播带货平台等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排查,并积极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要强化破案攻坚,按照“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的打击目标和“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的侦办要求,深挖彻查、打准打狠,适时组织统一集中收网,彻底摧毁犯罪网络。
美容消费不“美丽”
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乱象。一些地方医疗美容领域制假售假、非法从业、借“医美贷”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突出,导致医美事故频发。同时,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也乱象频出。
业内指出,医疗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医疗美容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它本质上是医疗机构。医疗美容机构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田燕指出,医疗美容产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有些医疗美容产品的使用具有创伤性和侵入性,若操作失误或不规范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后果。即使是由有资质的医生正确操作使用医疗美容产品,也可能因消费者的个体差异导致一定几率的不良反应发生。“
以肉毒素为例,来源不合法的肉毒素产品注射后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反应,轻者头晕、乏力、视物模糊,重者出现吞咽及发音困难、呼吸肌麻痹等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美容消费不‘美丽’。”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上半年11大投诉热点及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医疗美容服务不规范,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严重事故;二是一些美容机构混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超范围开展美容项目,有些机构手续不健全,未依法办理服务项目审批等;三是机构内美容师、执业医师等人员没有相应资质,不符合要求;四是不规范使用辅助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五是发布虚假医疗美容广告;六是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发生纠纷,维权成本高。
以下是两个美容机构发生人身伤害和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的典型案例。
2020年11月28日,消费者杨女士到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某美妆店消费1950元做了双眼皮成形术(双眼皮埋线),2021年2月,消费者发现右眼皮埋的高分子缝合线头外露,造成眼部不适,并出现轻微感染症状,左眼术后成三眼皮状态,消费者以人身伤害为由,要求美妆店赔偿被拒。
2021年3月,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消费者黄女士投诉,称其在刷短视频时看到“芊馥国际妊娠纹修复”广告,宣称修复妊娠纹效果俱佳,于是按照广告指引来到“婧纹美容”门店接受服务,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办理了美容贷款。但黄女士接受4次修复治疗后仍无任何效果,于是提出不再进行修复,要求停止借贷。美容店不予正面回应,后消费者收到贷款公司的催款信息,要求尽快还贷,否则不良记录影响征信。
多部门打击“非法医美”
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于2021年6月-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通过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美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和安全风险,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活动。
今年10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案件10件,涉及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通过“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虚假宣传等多种行为类型。11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以2021年第37号公告形式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
11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已办结的医疗美容领域违法广告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2021年1-9月份,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5397件,罚没金额3.5亿元。其中,涉及医美领域虚假宣传案件71件,罚没金额355万元。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医疗美容广告的监管力度。
国家药监局表示,将重点加强整形用注射填充物和光治疗美容设备等产品的管理。同时,各地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可用于医疗美容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药监局
提醒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要从合法渠道购进依法取得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的医疗器械,做好进货查验和销售记录。
网络交易平台应当对入驻企业和产品资质进行审核,发现违规行为和违规产品信息,应当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应注意该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医生是否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等。
另外,特别是要谨慎选择美容网贷,理性评估风险,认清自身经济状况、还款能力,签订网贷合同时,不假手他人操作。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xxyd/system/2021/11/29/0300054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冬季脑血管疾病高发 医生教您这样预防
最新加入
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
24-12-2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