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川渝政协助推共建世界级万亿汽车产业集群—— 将川渝汽车产业推向中高端

发布时间:2021-12-04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金康赛力斯两江智能工厂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新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大多来自宁德时代在四川宜宾的工厂。在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每一台整车上都有重庆企业生产的天窗、脚踏板等10多种产品,这些新车将搭上中欧班列,运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年多来,川渝联手打造世界级万亿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川渝现有整车企业4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1600家。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川渝汽车产量合计221万辆,实现产值5200多亿元。面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重塑新格局和双循环大背景,川渝两地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机遇,联手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一首汽车产业的“协奏曲”,正在川渝两地间奏响。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聚集区,两地汽车产业链的协作配套,已进入技术、研发、人才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重庆、成都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其中,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是重要发力点之一。如何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是两地能否抢抓机遇、顺势而上的关键,也是川渝两地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出智出力的重点领域。

  

  内江凤凰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记者 姜寒冬 摄

  

  紧密合作 确保产业“不掉链子”

  去年,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共同推动两地汽车产业研发、制造水平加快提升,力争建成万亿汽车产业集群。一年来,双方沟通对接频密,并上线运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借力双方比较优势,共同将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为深入了解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困难,推进两地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今年8月,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前往省内多地调研,为督办好民革四川省委提交的《关于共建双循环格局下成渝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议》重点提案作准备。

  走进位于内江经开区的内江凤凰机械有限公司,工人们正操作数控打孔机,对板材进行打孔作业——依托智能数控系统,设备的上料、下料,板料的定位及送进,模具的选择,冲压过程的实现以及故障报警等工序都可实现机械自动加工。

  这家内江本土企业从事车架生产20余年,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煤机生产基地和汽车车架制造企业。

  “我们同东风小康、长安汽车、华晨鑫源等多家重庆知名汽车厂家合作配套,形成上下游优势互补。”公司生产研发部负责人陈晓华介绍,近年来公司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更新生产工艺和设备,目前公司已基本实现汽车车架生产的全程自动化,车架年产量从几万台增加到20多万台,其中增加的订单,大部分来自重庆。

  “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正是双方彼此敞开怀抱,打造中国西部经济新增长极的缩影。”调研组成员、时任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黄灵认为,川渝两地汽车产业互补性强,具备打造世界级万亿汽车产业集群的基础。下一步,两地如何借力双方比较优势,加快打通信息链、提升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共享供应链、整合价值链,是川渝协同打造世界级万亿汽车产业集群的关键所在。

  今年以来,川渝两地加快优势产业率先融合,共同编制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方案,上线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目前注册汽车企业已超过2000家。

  搭建这样的供需对接平台,受益最大的必然是两地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在省政协委员、四川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虎看来,优化稳定供应链、做优做强产业链,不仅需要两地政府打破行政壁垒,也需要两地车企放下门户之见,抢抓机遇,在技术研发上加强合作,提高上下游产业配套率,鼓励并引导双方会员企业将新技术应用起来,在新能源领域共同谋划,建创新链、补产业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渝两地目前汽车产业都相对成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就必须加强两地汽车产业链配套供需线上线下对接,推动两地汽车产业加快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优势,打造出量质齐优的汽车产业集群。”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曾蓉建议。

  

  

  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智能车间展示墙。 记者 姜寒冬 摄

  

  加快转型 推动汽车制造业升级

  随着川渝两地汽车行业合作的不断深入,传统制造业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转型升级,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以内江为例,借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内江经开区,汽车零部件、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业态已掀起一场智能改造、转型升级的热潮。

  “我们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等技术升级,引导行业不断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据内江市政协委员、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柳介绍,内江先后出台企业上市、贴息、智能化改造等多个差异化扶持政策,积极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直购电、天然气降价、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传统汽车企业由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向新装备产业升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两地要通过联合开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联手打造车联网和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等应用场景,联手推进氢燃料应用示范,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成都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呼吁,要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腹地,带动成德眉资以及周边产业发展,促进整个成都平原地区汽车产业提档升级。

  随着产业升级合作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成都造”汽车用上了“德眉资造”汽车零部件,越来越多的“重庆造”汽车用上了“四川造”汽车零部件。上下游的互动越来越快、越来越畅通的同时,技术升级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今年6月17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正式投运,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在宜宾开足马力生产。

  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3小时内,动力电池就可以运到成都或重庆的整车厂。同时,宜宾充沛的水能资源可满足减排降碳要求,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而在成都,经过多年的持续深耕,成都经开区已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超过100家,涵盖研发、材料、“三电”、零部件和整车制造、销售、后市场等全产业链,拥有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矩阵。

  “今年我提交《关于推动成渝地区产业深度协作的建议》,提到希望加大力度支持成都经开区加强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汽车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以增强成都乃至全省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与重庆实现同频共振。”省政协委员、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协主席孙波说。

  “由我们配套生产的氢能源公交车已在全市多地投运。”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继烈向调研组介绍,公司正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推动成都打造中国“绿色氢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将携手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其中,探索开通成都—重庆的省际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成为双方开展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调研组成员、经济和信息化厅汽车产业处处长刘珂说。

  11月30日,在记者发稿前,一辆载重4.5吨的氢燃料电池冷藏车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公路口岸亮相。同日,川渝两地同时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

  据悉,川渝经信部门将整合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放开两地推广应用市场,推动车企发展换电模式,联合申报国家氢燃料示范城市群,加快绿色转型,通过产业的协同、创新的协同、机制的协同,把川渝汽车产业推向中高端,真正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记者 姜寒冬)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1a0a909a57854f799b50e935d916fd28-2c93ea827ce9cb8c017d7e26e9ec0f8f.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