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以艺术践行中国乡村复兴——读《青田范式》

发布时间:2021-12-21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书名: 《青田范式》

  作者: 渠岩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乡村是我们所有人的家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渠岩看来,当代艺术家对社会的介入不应只提出问题,而应积极参与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问题的眼光和介入实践的方法,缺一不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渠岩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完成了山西的“许村计划”。

  作为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所长、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渠岩这次把视线转回了本乡本土。在“许村模式”的基础上,渠岩开展了“青田范式”的乡村振兴活动,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于2020年10月对“青田范式”作了深度报道。《青田范式》一书,就是作者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青田村进行乡村振兴实践的纪实。

  “青田计划”是新时期艺术乡建的转型,尝试以“去艺术化”的方式对乡村社会进行文化重建。在青田可以触摸到一个完整的乡村体系:水系、河涌、祠堂、榕树、民居、家宅、庙宇、书院,以及随处可见的土地信仰,呈现了完整的乡村形态与文明秩序,以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青田范式”强调修复和营造,不是“青田新村”类的模仿与拷贝。渠岩的理念在于关怀乡土环境、呈现历史架构的同时,充分使用当地建筑元素和在地符号,谨慎使用外来元素,赋予居住空间以新的意义。

  “青田范式”也采用许村“多主体联动”的在地合作方式。渠岩认为,要创造新文化,要带动经济,又不破坏乡村文化的肌理,需要一个当地的精英、艺术家、建筑师与社会学家等共同组成的团队,因地制宜地去制定村落修复的计划。而修复的过程,应该是类似于吴良镛先生对北京旧城改造提出的“小规模、微循环、渐进式”的方法,保持自然的更新。许村是从“艺术”入手,寻找乡村文明原码。青田是接续“文脉”传统,构建乡村文明社会。

  乡村最核心的“隐性价值”,就是礼俗社会的回归与重建,这是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到乡村建设的成败所在。青田的有形村落遗存犹在,但乡村品质和细节遭受严重破坏,隐形的乡村人文价值几乎消失殆尽,礼俗社会也难觅其踪。

  艺术家团队进驻青田,遭遇了当地村民的不理解。村民希望有人来对青田进行一次性地开发,现在要把青田保留下来,那不是堵致富的路吗?任何大道理都无法说服村民这种朴素的想法。渠岩用村民能够理解的方式向他们说明,青田周围都是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地,明令禁止用于商业开发,这个偏僻破落的小村庄没有多少开发价值,而艺术家的介入,就是以自身的影响力来吸引社会力量帮助青田。

  渠岩与他的团队开始了在青田学习的过程,以谦虚的态度刷新自己对乡村的刻板认识,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方法,坚持围绕青田的原来面貌和固有特征进行改造。“青田范式”专门倡导“老宅修复”这个方向。乡村的祖屋老宅承载着家庭的神圣性,体现人与生活的相依,折射人与生活的亲密。修复老宅,不是修复几栋有代表性的建筑,而是对整个村庄实施改造,体现环境的和谐和完整的文化概念。在不破坏外观建筑的基础上,实施满足当代生活需要的功能空间改造,以实现传统心灵与当代生活的重续。这些“修旧如旧”的老房子让村民倍感喜悦。企业家群体发起成立了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资助村民修缮,保育乡村文化;各路艺术团体纷纷在青田开展实验性前卫表演,引起社会热议。青田一改往日沉闷的氛围,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杆,人员回流填补了空心化的状态,村庄获得了生机。

  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艺术家以知识分子的自觉担当,热情地投入到乡村建设与修复的实践活动之中。“许村模式”和“青田范式”,正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实例。这种现实意义上的公共美学行为,正确地处理了“乡愁”与“乡建”的关系,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融合”乡村,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和解,重建了乡村的情感共同体。

  (赵青新)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ce9cb8c017dc3dd4b0b13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