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法显:“西天取经”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2-01-15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一部《西游记》使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代流传。人们也普遍认为“唐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其实,早于“唐僧”两百多年,就已经有人去西天取经了,此人便是东晋花甲高僧法显大师。

  名著中的“唐僧”原型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法师西行天竺(今印度),历尽千辛万苦后,公元645年取经回国,为弘扬东方的佛教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西天取经第一人应是东晋时期的法显大师。

  法显俗姓龚,东晋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垣县)人。法显兄弟四人,三个哥哥幼年夭亡。父母为保住这个儿子,便把3岁的他送到寺中做小沙弥。20岁时,法显受大戒,从此一心礼佛,勤学不止,成为有名高僧,时人赞为“志行明敏,仪轨整肃”。法显在钻研佛经过程中发现,传入中国的佛学经典或残缺不全、或释义不清;佛教信徒遍布大江南北,却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清规戒律来规范其行为。于是,他萌生出远赴佛教发源地——天竺求取经书的念头,“欲令戒律流通汉地”。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不顾65岁高龄,与同道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发,沿丝绸之路往西北,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达鄯善(今新疆鄯善县)、乌夷(今新疆焉耆县),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南越葱岭,取道阿富汗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再经恒河流域,到达天竺境界,又横穿尼泊尔南部,到达东天竺。

  法显等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停留3年,学梵语,抄经律,收集了《摩诃僧袛律》《萨婆多哥钞》《杂阿毗昙心律》《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袛阿毗昙》等多部佛教经典。后来,法显又独自游历南天竺,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今印度泰姆鲁克)写经画(佛)像两年。之后,搭船纵渡孟加拉湾,抵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那里,他求得了《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杂藏》等四部经典。

  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农历八月,法显搭乘商船,从海路东归故国。一路上,艰险频频,法显几乎是九死一生,于翌年五月携经书回到“东土”——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省既墨县)。踏上故土,法显感慨万千——当年与他同去天竺求法的11人或半途折回,或客死他乡,或久留异邦不还,只有他一人回到祖国。法显西行取经,途中穿越30余国,历时十余年,带回梵本佛经12部,60余卷,上百万字,完成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

  归国后,法显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劳顿,立即着手翻译佛经。七年间,他共译出佛学经典6部63卷,计一万多言,其中《摩诃僧袛律》一书成为五大佛家戒律之一,对后世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汉传佛教的正本清源、整肃仪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译经的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又名《法显行传》《历游天竺纪传》《佛游天竺记》),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等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述。该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史料,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显西行,拓展了中国人的视野,引发了后世西行求法的热爱。遵循他的足迹,两百多年后的玄奘,也踏上了“西天取经”的旅途,成为被后世传诵的取经传奇。

  (钱俊男)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ce9cb8c017e51d303c420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