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议政建言 > 正文

“三驾齐驱”助养老

发布时间:2022-03-12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作者:佚名

  

  

  渝北区龙塔街道紫荆路迪马股份凯尔老年公寓,护理人员搀扶老人散步。(资料图片) 刘力 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2.64亿人。同时,《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预测,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3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努力让老年人过上舒适惬意的晚年生活,关乎每个家庭,关乎民生幸福。今年全国两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养老”,围绕“老有所养”积极建言,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智慧养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施发展的日新月异,智慧养老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刘文贤聚焦智慧养老服务业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近年来各地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在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四大难题。”刘文贤详细介绍了这四大难题:首先是政策执行标准不健全,目前国家层面出台的智慧养老政策文件,多为宏观性建议或指导性意见,缺少统一配套的具体执行标准或规范。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智慧养老设施和软件开发投入成本大、回收周期长,西部地区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第三是产品存在供需矛盾,目前我国还没有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范围,健康投资支出与医疗费用降低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挂钩机制,一定程度制约了老年人健康产业养老需求的释放和转化。第四是缺乏专业从业人员,“一方面是养老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奇缺,另一方面是现有智慧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程度较低,专业护理人员仅占全部护理人员的15%,其余多数为40岁以上的非专业人员或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刘文贤说道。

  为此,刘文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消除制度障碍。国家层面要建立规范统一的智慧养老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完善与之配套的服务监督和评估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等制度规范,充分发挥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的引领带动作用,立足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标准。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数据合作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资源整合优化。

  “政府可以设立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引导专项基金,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PPP合作、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形式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或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刘文贤建议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探索建立老年健康管理先行试验区和使用者付费制度来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刘文贤还建议强化智慧养老产品研发设计,结合产业发展情况和行业需求,积极搭建产品及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引导企业坚持以养老市场需求为中心,在产品研发、业务推广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开发普适性的智慧养老技术,设计便捷的智慧养老产品;建立并完善养老服务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激励体制和考核体制,逐步提高智慧养老从业者的工资服务水平。

  关键词:教育养老

  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如今,老年教育发展得怎么样了?全国两会前,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燕苹对此进行了调研。

  “据有关调查统计,我国老年大学在校学员数仅占我国老年人的4%。而许多大中城市老年大学一位难求,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缺口。”黄燕苹表示,不少地方尤其是人口密集城市,老年大学“僧多粥少”的情况比较严重,线下排长队报名,线上请孩子帮忙“秒杀”学位,已成为不少老年大学新生报名的常态。同时,黄燕苹还发现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现有体制或模式缺少开放性,办学模式单一等难点、痛点。

  黄燕苹建议注重将教育养老下沉到社区和居家层面,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文化馆站、养老机构等,探索建立社区老年学院,实现融合发展,提高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另一方面,依托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以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教育服务平台,按照品牌化、专业化的思路打造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学习终端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精品课程,让更多老年人共享老年教育发展成果。

  丰富教育养老课程设置,也是黄燕苹思考的重点。她建议借鉴以法国为代表的教育养老模式,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模式,开设第三年龄大学,向社会招收老年学员,收费不高于公立的老年大学。教育者以返聘高校退休教师为主,课程可以根据时代的需求和老年人的愿望开设,如文学、音乐、美术、手机软件应用等。

  “开放创新,探索教育养老多元化办学模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区自主创办第三年龄大学。”黄燕苹还建议,加大对民营老年教育机构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鼓励民营老年教育机构通过各种合法形式降低运行成本。“比如,鼓励教师志愿者为民营老年教育机构进行无偿或有偿服务,鼓励高校开设的第三年龄大学在课程内容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对口支援民营老年教育机构。”

  关键词:社区养老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看来,社区作为老龄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依托,当下面临着“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社区)服务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

  具体而言,彭静说,老年人面临吃饭难、洗澡难、用智能手机难等实际困难,需要社区层面的整体性支撑,目前以“适老性改造”为主的社区养老政策,侧重对物质环境、物理空间的“有形改造”,对“社会支持、人文关怀、文化营造”等软环境涉及较少,同时缺乏社区层面养老服务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

  “我国‘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最终要落脚于社区,形成的‘物质保障、社会支持、文化塑造’也需要在社区集中体现。”彭静建议,在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中,加快相应政策供给,并将其作为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老年友好社区的发展指引。她希望在已有的空间改造标准基础上,形成围绕社区角度的综合性评价标准,在社区适老性标准设计和发布中,在已有的“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基础上开展“社区适老性提升工程”。

  “老人家庭照顾、社区服务、社区机构照顾、社区志愿者等共同构成了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在社区范围内提供以精神慰藉为特色的养老关怀,从而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文化娱乐需求、尊重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彭静表示,希望从社区层面促成老年人的家庭支持,通过电话通知、提醒家属探望老人,促进子女嘘寒问暖,让老人与家人沟通;从社区层面整合志愿者资源提升老年生活品质,建立与志愿服务机构搭建长效沟通与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志愿者在社区奉献爱心,增加老年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延缓其社会化退化程度,提高生活品质。

  此外,彭静还建议将新时代孝亲敬老文化建设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层面。如何着手?她提出,可以加强社区层面的孝亲敬老文化实践,合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孝亲敬老理念,在社区规约、村规民约、社区教育中将孝亲敬老文化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开展“敬老养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和“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活动。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增强不同代际间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记者 程颖)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2-03/08/content_1031789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