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竹 笕 水

发布时间:2022-04-09 来源: 江西政协新闻网 作者:佚名

  □ 胡春麟

  曾记得上世纪60年代,赣中山里人家的饮用水算是不花钱的、名副其实的“农夫山泉”,深山农家只需用竹笕对接屋后山泉眼,清凉甘甜的泉水便由竹笕流到厨房、牛栏、厕所。

  你看那一根接一根的竹笕总是那么低调,时而欣然大方地伸展在村道旁,时而悄然隐藏在草丛中,最后静静地横卧于山里人家的房前屋后。那朴实无华汩汩山泉水不知在竹笕中默默地流淌了多少年月,不声不响地默默奉献滋养了村里多少辈人。

  对此,城里人来到山里总会感到一股子新鲜和好奇,山里人是不大注意的,只是偶然断水之后,才会去巡查接通一下竹笕或清理淤泥,然后理所当然悠闲地享受那股清纯而又甘甜之水。

  前年干旱的八月,坐上表弟的轿车,跑在宽畅的沥青公路上,我回到了阔别多年、饱含着红色基因的红色故土——吉水县白沙镇木口小山村。

  站在村头那棵树龄1800多年的古樟树下,极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是村里一幢幢高楼,山环水绕、古木苍翠、红绿相映。村里一派富裕美丽的小康景象。

  木口小山村是个典型的革命老区,1930年11月21日,毛泽东同志曾来到村中,了解村民土地革命和生产生活的情况,并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木口村调查》。那天,我迈步在整洁清幽的进村水泥路上,一边抚摸着路旁的古樟和花草,一边聆听着表弟讲述着木口村过去和今天的故事,耳畔仿佛听到依稀缭绕的回音。如今,木口村不仅保留了上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革命遗址彭氏宗祠等古建筑,还保留了当年许多红军标语,成为那段历史的鲜明印记。村前的泷江流水潺潺,农田平齐整划,西南的竹林碧绿如洗,村后的金岭山上参天大树,原始生态、四季常青,村里的古樟连接飞檐翘角的民居,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还装了太阳能路灯。这里风景秀丽,千年古樟树茂密的枝头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古樟树下的儿童天真烂漫,令人心驰神往。

  晚上入睡时,表弟家有水声入耳,不是细雨无声,不是暴雨狂泻,不是波涛汹涌,不是溪流涓涓,而是厨房后傍山的竹笕水在慢慢悠悠流淌,轻轻柔柔地发出自然平和的汩汩声,偶尔在竹笕衔接处和竹节中有细流滴落撞击竹笕的滴嗒声。这声音婉转清越,悦耳动听。伴随着水声,有一种流动的波纹状的动力,激荡着我的内心。我悄悄起床,顺着声音来到厨房蓄水池竹笕水入口处,喜见竹笕水,我深情地躬身低头,迫不及待地用双手捧起清凉甘甜的竹笕水猛喝了几口,仿佛又回到了久违的生活时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天的木口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但有的村民在干旱季节还会饮用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的竹笕水。今天木口村民的竹笕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已经有人用塑料管、钢管代替了竹笕,但是听不见那细细悦耳流水的撞击声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但仍有不少村里人还是觉得,到自家山上斫几根毛竹削笕接水更方便、更实惠、更环保。

  回城后,我常想木口村民和那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永不干涸的竹笕水一样,始终保持着革命老区淳朴、善良、坚毅、勤劳的优良乡风传统。那四面的青山绿水犹如巨大的屏障,呵护着木口村竹笕水,呵护着这片山中美地。近年来木口村立足自身“红古绿”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红色旅游业,小山村呈现出鸟语花香、绿意盎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此观光游玩。

  木口村的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庶的变化出乎我的意外,让我充满依恋,充满自豪。我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阵暖意融融的情愫,默默地祝福木口村明天更加美好。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2/04/08/01959126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初识云梦山

>>下一篇:春 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