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子洲十里盐湾

发布时间:2022-06-14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子洲十里盐湾(612096)-20220613085558.jpg子洲十里盐湾

  □ 周世久
“十里盐湾”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马蹄沟镇。据明清《延绥镇志》记载,三皇峁、马蹄沟、姜家崖三个村上下川长达十多里尽是盐滩,故称“十里盐湾”。当地人民“刮土熬盐”,俗称“刮金板”。十里盐湾所产的小盐晶莹洁白,味道纯正且易融化,历史悠久,极富盛名。
从明朝到清末,马蹄沟十里盐湾都十分兴旺。到了民国年间,盐滩面积、产量时盛时衰。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封锁陕甘宁边区,党中央毛主席号召陕甘宁边区人民大力开展大生产自救运动,马蹄沟十里盐湾人民积极响应党和边区政府的号召,在工会组织领导下,广大盐工起早睡晚,苦干实干,多打井、多产盐,很快使原有的几十口井发展到120多口,盐工由原来的200多名增至七八百名,成为子洲县食盐生产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王震的359旅派遣46团进驻十里盐湾,在团长周欣率领下打井、采盐,劳动场景十分红火热闹。山道上响铃叮当,驮盐的驴队浩浩荡荡,络绎不绝,将十里盐湾的食盐运往革命圣地延安,运往战火纷飞的前线。
十里盐湾人民踊跃参加变工队、互助组,掀起了一个比干劲、比高产、比贡献的大生产热潮,涌现出了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表彰奖励。其中,水浇湾村盐工郭富财,年过五旬不服老,起早贪黑少休息,一人干几人的活,年产盐47石之多,比一般盐工多出三分之一还多。因此,郭富财获得由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写的奖状,并称赞他是“盐工劳动英雄”。
十里盐湾当时约有盐滩三百多墒,年产小盐在15000石以上,年产值达1650余万元。当年延安创办的《解放日报》曾多次报道“十里盐湾”的先进事迹。
目前,在子洲海航红色记忆博物馆陈列着十里盐湾当年种盐熬盐用过的辘辘、井绳、桶担、马勺、盐锅、盐瓮、耙子等所有生产工具。子洲县马蹄沟镇十里盐湾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毛泽东主席曾动情地说:“宁丢延安,不丢十里盐湾。”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xxyd/yszc/463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