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甪直的千年文脉
苏州的甪直古镇,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从高空俯瞰,状若“甪”字,故名。这里历来被称为“五湖之厅”“六泽之冲”,水土肥美、百姓富足,是地道的“鱼米之乡”,又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唐朝诗人择此地隐居,元代画家在这里驻足,连传说中天庭的独角神兽“甪端”也“落户”于斯,被百姓供奉为避邪镇风的神兽。
南朝年间,萧梁重佛。在甪直有个保圣寺,即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内不仅有圣手杨惠之亲手所摹的传世塑壁十八罗汉,西院还有陆龟蒙和叶圣陶的墓冢。一千多年前,一位面目沧桑的青衫老者来到此地,他就是出身于江南世家望族的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这位三国时期吴国大都督陆逊的后人,厌透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甪直买下几亩田地,盖了一间房屋,开始了有酒有诗的逍遥日子。官场上少了一位怀才不遇、牢骚满腹的俗吏;中国的文化史上,多了一声寄情山水的长啸和一颗自由自在的灵魂。“著书粮易绝,多病药难供”,生活日渐窘迫起来,陆龟蒙便亲自下地耕种,自给自足。他一边躬耕垄亩,一边吟诗著书,闲暇之际,还做上几道精致美味的小菜,邀上皮日休等几个好友,喝喝酒、斗斗鸭。因他号“甫里先生”,其拿手菜便被命名为“甫里鸭”和“甫里蹄”,如今已然成为当地有名的美食。被官场冷落的陆龟蒙,在与青山绿水相偎相依、与清风明月心心相印的惬意日子里,写下了古农书经典著作《耒耜经》和许多关注民生疾苦的小品文,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怀,被鲁迅称为“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采和锋芒”。在清风亭内小坐,于斗鸭池畔徜徉,陡然滋生出一番“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陆龟蒙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其诗名虽不及李杜文章那般火焰万丈,却如一缕清风,为柔媚奢靡的晚唐文风带来一股生气。
时光流转。一千多年以后,叶圣陶来到保圣寺西院南侧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担任教师。他有多重社会角色: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等,他生平最得意的却是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叶圣陶纪念馆内有保存完好的教室,还有当年作为教师办公室和集体宿舍的“鸳鸯厅”。这位热血沸腾的年轻人还尝试进行教育改革,在墓园古银树下的“生生农场”就是当年叶老师创办的师生共同劳动的新型农场。叶老是苏州草桥人,却深情地将甪直称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家人遵其遗嘱将骨灰埋在曾经执教过的校园,和古人陆龟蒙天长地久地作了邻居。两墓相聚不足百米,站在那棵千年老银杏下,怀着朝圣一般的崇敬之情,内心涌起阵阵感动:两个不同时代的文人,一位出世隐逸,诗酒逍遥之际仍不忘民生疾苦;一位一腔热血,怀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走”的理念积极入世,育人无数。两者却是一样的悲天悯人。
从保圣寺出来,途经香花弄朝东走,一座石库门宅第跃入眼帘,门前青砖照壁上镌刻有“漪韵”二字,这是沈柏寒旧居。沈家原是甪直土豪大户,素有“沈半镇”之称。宅院坐北朝南,从墙门、仪仗厅、大厅、乐善堂、书房到堂楼呈中轴线一共五进。三开间正厅乐善堂是全镇最为豪华的建筑,前后重轩,雕饰遍布,厅内有抱柱楹联“经济有成,事业俱自苦志起;读书最乐,俊彦都由名教来”,让人感受到耕读世家的气氛。他以弱冠之年东渡日本,接受先进思想,深造归来,痛感乡里风气闭塞,深谙“教育乃兴国之本”,遂积极从事教育事业,捐资创办现代学堂,培养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创办电灯厂、电话局、碾米厂,给村民生活带来方便;组织“自卫团”维护古镇治安。
从沈宅出来,朝西走,就是位于中市下塘街6号的王韬故居。曾读过王韬的《漫游随寻图记》,他一生足迹遍布山川江海、古镇乡村、欧洲列国……除了作家、旅行家、翻译家等光环头衔,他还是国父孙中山的尊师。故居是一座坐东朝西的清代建筑,面阔三间的鸳鸯厅屏风前置王韬半身铜像。他本是一介书生,出身甪直书香门第,生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末世,面对洪杨之乱,他屡屡上书献御戎、平贼方略;避难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应邀赴欧洲,翻译中国典藏经书,顺道游览欧洲诸国,目睹列国之富强,呼吁改良变法图强;移居上海后,潜心著书,栽培了康有为、孙中山等后起俊彦,对后来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立宪运动产生重大影响。厅柱上有一对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让人不禁想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一个豪气干云;一个筚路蓝缕,润物无声。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一生,离时匆忙,回亦伤感,人去屋空,只有后院的紫藤仍在蔓延,池塘的睡莲幽然绽放。
江南古镇都是“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般大同小异,河流一多就造就了桥。甪直素来享有江南“桥都”之美誉,水多而桥密,有宋、元、明、清各朝代大大小小石拱桥72座半:有多孔大石桥、宽敞拱形桥、狭窄平顶桥、左右相邻姊妹桥等,宛若一个露天古桥博物馆。有人甚至觉得,甪直桥梁的密度,远超意大利的威尼斯,三元桥、万安桥、众安桥、和丰桥、环玉桥……或婉约隽永,或厚重老辣,形同而魂不同,貌似然神不似,在一方水域上躬俯千年,悄无声息地成为一处绝佳风景。
古镇多水多桥,船娘也多。一大早,清风徐徐,摇橹的船娘梳着髻髻头、扎上包头巾、穿着拼接衫、拼档裤、束好裾裙、脚着绣花鞋,静静划过一条小木船,甜甜地唱着船谣,尤为醒目。和别处古镇不同的是,甪直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民俗服饰,甪直本地上了岁数的妇女们,不管上街赶集,抑或摇橹撑船,都身穿蓝衣花布褂,头扎白包巾,爱美的还会在鬓边插上一朵月季花,成了古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申功晶 图/王家年)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1932bc00181f06ab204036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以基层之治为“中国之治...
24-12-24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4-12-24凝聚政协力量 爱心汇聚...
24-12-24民建宁夏区委会举办20...
24-12-24履职担当践初心 一枝一...
24-12-24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李秀英主任率队赴佛山市...
24-12-24南宁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