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加强上海韧性城市建设提升防抗风险能力

发布时间:2022-07-22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伍爱群[1]

  上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本身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地质风险和气象风险,再加上城市规模持续增长,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的管理治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高度密集,常住人口接近2500万,24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超过3万幢,拥有路灯、消防栓等1495万多个城市部件,水、电、气、油等地下管网设施长度超过12万公里,地铁、隧道等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工业用地及开发区内部重大危险化学品企业众多,城市公共安全潜在风险长期存在。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带来的“双刃剑”效应将逐步显现;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也为各类社会群体性事件、泄愤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埋下隐患。

  上海要加快打造韧性城市,将韧性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应对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中暴露出的超大城市治理短板,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为谋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打下坚实的安全保障。具体建议如下:

  一、构建更具韧性安全的城市空间格局。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城市不同空间尺度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科学划定各类控制线,特别是城市开发边界,以安全为前提,进行建设空间布局。探索打造多中心、组团式、生态隔离的城乡空间结构,倡导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发展模式,预留城市应对风险的弹性空间,增强片区应对灾害的可行性。遵循“有备无患、平战结合”原则,预留重大安全“非常态”应急集中场地,合理引导城市防灾空间、防灾附属设施的分布建设。

  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筑牢生命线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是维系城市功能的基础性工程,其自身的可靠性、灾害适应性是城市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包括水系统、电力系统、燃气系统等设计配置,应考虑更充足的冗余,有针对性地提高关键设施的设计、设防标准,提升各系统的灾害承受力。大力实施水气热、电力等地下管线改造工程,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设施布局的模块化、网络化以及可替代性水平,提高风险时期设施利用的安全性。

  三、加快建设快速反应的智慧城市。以新基建为动力,加快建设“泛在连接、高效计算、智能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关注5G、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设施建设,健全智能管廊巡查系统,守护地下安全。打造韧性城市数据库,汇聚城市人口、医疗、交通、自然灾害、防灾设施及应灾预案等各种信息,构建以物联网+智能预警、大数据风险评估、智能监控指挥处置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安全监管的深度融合。

  四、推进社区微基建,打造韧性社区生活圈。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单元,结合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配置应急避难场所,保障防灾绿地的均好性,防灾据点的有效性和生命通道的完整性,实现应急避难全覆盖。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做好日常风险源监测,构建融基层党组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在内的风险联动处置机制,提升社区组织协同能力。

  (虹口区政协供稿)

  [1]作者系市政协常委、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shszx.gov.cn/node2/node5368/node5376/node5389/u1ai1117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