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规范医院护工管理切实提升百姓满意度

发布时间:2022-07-22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市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市委专职副主委陈芳源反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和慢性病患者群体的不断扩大,本市对于护理服务有着庞大的刚性需求。然而护工行业的低水平管理、群体素质的良莠不齐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痛点”。

  一、行业准入和监管体系欠完善。目前上海医疗机构中的护工都是由劳务派遣或家政服务机构派遣,护工的业务管理与人员管理是“两张皮”,无相关的监督管理评估机制。一是市场管理职责不明确。护工行业市场处于初级阶段,由劳务公司或家政服务机构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后即可进入市场,准入门槛低。目前本市具备一定规模的护工公司约有22家,机构规模、管理经验能力参差不齐。二是行业监督管理不健全。各公司对于护工的聘用、职责定位和收费标准无统一规定;对于护工的培训、权益保障存在诸多的差异。住院患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就地雇佣医院病区的护工,即便对其工作不够满意,也因无明确的监督管理部门而无法投诉。

  二、护工行业规范标准化路径亟待推进。一是对从事医疗护理的护工要求不明晰。目前护工只有职业名称和定义,没有相应的国家技能标准,市护理学会也仅对人员进行初级培训,职业登记和人员数据库尚未形成。目前医疗陪护工作内容和质量评定不明晰,缺少行业标准化路径,针对护工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衡量标准缺失。二是护工职业的岗位职责亟需明确。2019年发布的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大纲,初步确定了准入门槛,但缺少对于服务标准中针对不同科室和病种陪护的要求和操作规范,不利于围绕患者需求进行医疗照护。

  三、尚未建立促进自身发展的行业协会。一是缺乏行业自律自管的功能。护工行业目前尚未建立起能够规范整体行业、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业协会。上海市级医疗机构护工行业工会联合会是目前唯一具有行业性特征的组织,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护工公司加入其中,未能承担起行业自律功能。二是护工自身利益无法维护。护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高达73.42%,各种职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也得不到保障,更重要的是,护工工作得不到足够的社会尊重,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羞于”成为护工,不愿意进入护工行业。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资源支持,护工素质的提升也就“后继乏力”。

  为此,建议:

  一、规范监管,促进护工行业健康发展。一是明确主管部门对护工市场进行规范管理。明确护工公司资质标准、准入门槛,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投诉举报受理措施,引进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并建立医疗机构对于护工管理公司的年度监督和评价机制。二是探索制定更为合理的定价体系,兼顾护工收入和患者负担。

  二、细化标准,推动护工培训规范开展。一是规范各医疗场景的培训标准。构建标准化体系,在培训、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形成规范标准;针对各服务环节,分场景和病种细化完善标准,界定具体各病种的工作内容和陪护工作质量评估。二是建立护工信息数据库。构建“护工管理评价”信息平台,将继续教育、考核和评估与人员数据库管理相结合,逐步建成一支高质量的护工队伍,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三、自律自管,引导成立护工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制定“护工行业标准化”等相关制度,实现行业的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发展。提振全社会对护工的价值认同,建立护工职业培训机制,通过继续教育等办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护工行业,促进医疗护理员行业的健康发展。

  (农工党市委供稿)


原文链接:http://www.shszx.gov.cn/node2/node5368/node5376/node5389/u1ai1117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