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故乡的老屋

发布时间:2022-09-18 来源: 江西政协 作者:佚名

  □ 康文财

  我于老屋是有特别情结的。

  我出生在偏远的乡下,一个赣南地区名叫章堂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座落在一个小小的山岗上,有40多户人家,300多人口。

  故乡的老屋就置身在这片山岗上茂密的树林中,黑色的瓦灰色的墙,木门、木窗、木楼板。老屋在葱翠的绿色当中尤为显眼。我是在老屋里长大的,自十五岁初中毕业后才开始离开,但无论走得多远,每逢重要的日子我总要回来看看。经过岁月的洗礼,老屋的脸庞已经刻上一条条深深的皱纹,带着铜锁的大木门也越显深重。

  时光抚平了我人生初期的许多记忆,但关于老屋的影像,却时常在脑海里闪过。

  参加工作后,我住在了县城里,每天身处于忙碌的车流和人群中,但只要一想到乡下的老家有这样一片茂密的树林,林子里还有这样一栋老屋,心下就涌起一股暖流。有了这样一栋老屋,那些在城里无法安放的东西,就都有地方寄托了。

  我所处的地区属于罗霄山脉东麓,境内最高海拔2120.4米,最低海拔82米,是个典型的山区。前些年,国家大力支持深山移民,一些居住在偏远深山里的老百姓就前前后后移到了统一规划,人口相对集中的圩镇或村口了。

  山中那些老村子里绝少人烟,只偶尔看到几处遗留下的老屋,老屋的主人早已下山寻找新的生活了,他们把老屋连同老屋的心情,以及一些原来耕作的土地一并丢弃在那里。

  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沿着老屋旁边那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到村子里转转,仿佛一拐弯就会撞上少年的自己。在平时下乡或户外拍摄活动当中,偶尔遇到一个小村,看到老屋上炊烟升起,看到村口大树下围坐一起的老人,看到奔跑在弄堂里的小孩,心里都会异常地动情。似乎这就是自家的老屋,就是老家村子里熟悉的大爷大娘,就是儿时的自己。

  十年前,当我意识到境内的一些老屋有不保的可能时,我就开始到乡村旯旮去拍摄这些老屋老村子。

  有的老屋属砖木结构,青砖黛瓦造型讲究。有的在厅堂门棂上刻有各种花鸟人物类板画,栩栩如生,展现了前人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对幸福美满生活抱有的美好愿望。有的建有飞檐翘角,高高的马头墙,这些设计扩大了房子采光,有利于房子通风排水,还增添了一种向上的飞腾感,刻意营造出一种无形的向上的气,将屋子托举,祈佑家庭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那些座落在乡村的一栋栋老屋,有的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行走其间,用镜头记录着它们。它们空荡、阴暗,甚至还有些破旧,但走进里面,总能看到遗留在老屋里的生活痕迹,只要你用心去找,那屋里的烟火气总隐约可闻。

  这些老屋大都没有人居住,只存放了一些闲置的农具,或堆放了一些柴火,只有少数不愿离开的老人还居住在里面。远远看去,这些老屋、老村子的确算不上风景,但在这片土地上,这些老屋里留下来的村民就是这里最美的风景。

  清明前夕,我又回到了老屋,再爬上那个小山岗,走进那片槠树林。每次从那棵老槠树下走过,我总是感叹和敬畏。它从古代就站在那里,虽然岁月无情的刀刃给它身上留下许多痕迹,但它依然开花,依然结果,依然撑开巨大的浓荫。这么多年,它像一位长辈,看着村里的一代代人长大,目送一批批人离开,护佑着整个村子的平安喜乐。不管有没有人走近,它都守在那里,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家门口,翘首盼望儿女们的归来。

  我时常去乡下寻找老屋,拍摄老屋。在我们这个3144平方公里的县域内,只要有老屋的地方,可以说就留下了我的足迹。每次在电脑里翻看这些老屋的图片,我的心就好像回到了故乡。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写过,“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故乡了。”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2/09/14/01977678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30年从教的喜与思

>>下一篇:我的政协情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