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不变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2-09-25 来源: 江西政协 作者:佚名

  □ 曾峰

  在离上栗县城约三四里的王家岭郊村,有一个大水塘。不知道从什么年代起,它的名字就定格在瓦泥塘这个神秘而又朴素的称号,或许是因为塘底泥巴是瓦泥性质,可以直接用来做砖。

  在这个地方,有着我儿时的童趣,有着我成长的足迹,也有我无限的乡愁,让我无数次在梦中梦见,恍若回到懵懂少年。尤记晚春时折塘边柳枝做草帽嬉戏打闹,仲夏时跳水入塘游泳消暑,入秋后徒手绾线钓鱼,寒冬时在塘面溜冰嬉闹,无穷的乐趣伴随着岁月的流逝。

  整个瓦泥塘有十多亩水面,一到雨季便自然蓄水,承载着将近二百亩水田的灌溉使命。在干旱时期,就近的村民自觉有序地保护和利用有限的水源,甚至饮用水缺的时候,就在塘边徒手建个简易的水坑,取净化塘水用。数百年来,附近村民一直得到水塘的庇佑,粮食种植水旱保收。

  在水塘边,原先有几棵老柳树,每到春天,便会乘着自然的脚步悄悄抽芽发蕊,绿意盎然,满目生机。儿时伙伴最喜欢折几根柳条扎成草帽,学战争电影中小兵张嘎样,扎在头上,俨然革命小战士,分成两部分在塘边田里以田埂为界、以禾蔸为武器互扔开炮,累了就随地而卧,看蓝天白云,听春风细雨,闻鸟语花香。

  到了夏天,整个瓦泥塘就热闹起来了。因为水质好,水面阔,交通方便,又靠近城区,四里八乡的人都喜欢来这洗“冷水澡”,水最深处有二三米。水塘周围有长三十多米石砌的石岸,小伙伴们一般下水前都是站在石岸上直接跳下水,有标准的俯冲下水,也有秤砣式入水,甚至有旋转式立正跳水,也有怕水的就只能颤颤巍巍扶着石岸摸索下水,奇姿怪态,令人忍俊不禁。

  深秋的瓦泥塘也不怎么寂寞,因为那时候水塘水少,那石砌石岸就是小伙伴的战场,用手缠线,大头针折弯用线绑住,在塘边找两条蚯蚓或是螺丝做鱼食,徒手钓鱼,技惊四座。小伙伴们统一站成排,各自为战,总能满载而归。最重要的一点是水塘属农科所资产,一旦守塘人出现,小伙伴们便一哄而散。

  记忆中年少时的冬天比现在更为寒冷,如遇冷空气持续给力,水塘整个水面都会结冻成冰,水塘中间最厚的地方可达一尺有余。有了这个天然大冰场,胆大的孩子们就会相约,一同前往塘面展示平日里无法展示的溜冰技艺,助跑、滑行、追赶、嬉戏,当然少不了摔跤,四脚朝天的,一屁股摔地上的,热闹场面不亚于东北冰场。

  时过境迁,现在的瓦泥塘灌溉使命已基本完成,儿时的童趣也已只是回忆,再没有了那时的热闹。现在主要由私人承包养殖,变成了钓鱼基地。遇天气好的时候,偶尔间也热闹几天,塘边一排太阳伞,伞下是热衷于钓鱼的钓友,时不时有人欢呼雀跃,大部分时候都是闷驴坐桩,静等鱼儿上钩。

  遇双休或假日时,我会经常带着家人回老家看看走走,塘边的路已修成了水泥路,干净又整洁,塘边田都栽种了专供鱼吃的黑麦草,到黑麦草长成时,青绿一色宛如天然地毯,往上面一躺,恍如至人间仙境,原先的柳树已无迹可寻,秋天的柳絮只有在梦境中重现。饭后喜欢在塘边走走,邻里邻舍大都还认识,特别是父辈们,见面了都喜欢家长里短拉拉家常,忆苦思甜,颇是欢畅。

  岁月已流逝,而乡思不变,儿时的伙伴已遍布五湖四海,惟独不变的只有孕育一方百姓的瓦泥塘。

  从远处眺望瓦泥塘,宛若年迈的母亲,正倾听着围在膝前的儿女们诉说着思乡之情,阳光洒在水面上,折射出七彩反光,塘边农屋、水杉的倒影形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秀美乡村图画。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2/09/23/01978845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