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走进英溪

发布时间:2022-12-12 来源: 江西政协 作者:佚名

  □ 胡治平

  对坐落在浮梁县峙滩镇境内的“探花故里”英溪村可谓慕名已久,但一直未曾来过。千百次想象中的美好,总不及身临其境一回。英溪村,因明代嘉靖年间读书人金达这位探花郎而闻名,成了很多人寻访的一方名人故地,寻梦的一片诗意山水。

  据传,少时的金达并非那种聪明过人的神童,教过他的几位先生都认为“孺子不可教”,转而离去。后来其父花重金聘请了县城一位老举人上门执教,还是未见效果。老举人甚感遗憾,只好悄然离去。金达知道后,赶快边追边喊,走在前面的老举人并不理睬。追到一个名叫石鼓的地方时,后面的金达脚绊石头摔倒于地。老举人回头哀叹地说了一句:“你追来作甚?无孔的铁锤插不上柄。”这是形容金达读书冥顽不化。谁知金达爬起来立马作答:“有名的石鼓也敲不出响。”老举人闻言一惊,心里大喜,随即返身回来继续执教。据说这一跤摔开了金达的“聪明孔”,从此他在读书这件事上得以开悟。这个故事明显带有后人演绎的成分。摔开“聪明孔”一说本就纯属子虚乌有,人的成功多是天分加后天勤奋的结果。我们只能说,金达是一个懂事较晚的孩子,少时玩性大,在读书这件事上专注力不够。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能摘得探花功名者,绝非等闲之辈。

  深山里油灯下的寒窗苦读,首先来自于一颗坚韧不拔的心,抑或承载了一个家族深切的期望。那外出赶考的寂寞身影、村口转身的深情回望,以及青石板上的跫音、青布包袱里笔砚的敲击声,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一个读书人内心的坚毅、苦涩或惆怅。秋雨黄叶青灯,万水千山功名。成功从来没有捷径,也没有定数,我们能做的只有永不懈怠地去追求。

  建于唐朝末期、有着千年历史风貌的古村仍在,名人旧居仍在,还有那见证着古代读书人功名得志的“青云得路”坊、“国学师”门楼和牌坊、“御赐奉禄”门楼仍在,千年的历史风雨,多少诉说不尽的沧桑。七星桥据传是金达考取功名荣归故里后修建的,为的是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联珠合璧双桥在全国恐怕也不多见,东西走向拱梁顶端正中石块上镌刻“联珠”,南北走向拱梁顶端正中石块上镌刻“合璧”。站在迁回村里七星桥堍边重修的金达衣冠冢前,内心油然而生对古代一位读书超拔者的仰望之情。

  一水两岸,溪流潺潺;门前稻田,屋后青山;绿树掩村,山峦叠嶂。拥有两项国字号桂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英溪村当然很美。客观而言,在中国的江南,像英溪村这样的村落并不少见,且村前村后的青山,都可以演绎出与风水有关的佳话,但英溪村有探花金达,这片山水便多了故事,也仿佛更多了灵性。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2/12/02/01986817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王阳明与万安

>>下一篇:又到脐橙成熟时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