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我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建议案(2021年4月29日政协第十二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为推动我省“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省政协围绕“为实施我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言”深入调查研究,第十七次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议政。
常委会认为,实施我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常委们提出,应推动“多规合一”,尽快形成以发展规划为统领的规划体系,及时出台实施细则,完善监督评估考核、“规划打架”解决机制,既要全省一体推进,也要鼓励务实探索,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战略指导作用。应坚持人民至上,锚定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下大气力优化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应强化法治等重点保障,推动国家级试点走在前列、省级试点创出成熟路径,推动重大政策举措和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常委们围绕规划目标,聚焦“如何实施”,提出很多具体对策建议:
一、多点激活科技创新引领力
1.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参照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模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面向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外国国家科学院建好战略合作载体,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尽快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学城、中外联合实验室和联合创新中心。
2.多元化建设科教产融合有效载体。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组织氢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步安排产业化项目。建设一批辐射性强、科教产融合的重大科技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导高校、院所与区域、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在园区对接落地,利用园区汇聚人才。推动区域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行以企业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办学形式。
3.搭建全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科技及其他涉企部门线上平台,整合技术评价等配套服务、技术成果交易等要素市场实体功能,建设全省统一的服务平台,统一提供发布技术供求信息、办理项目申报和补助、政策咨询等服务。培育技术市场企业化运营主体,以服务外包形式鼓励其承担公益性工作。
4.调整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优惠政策,由单纯资金奖励,改为在资本投资、土地供应、员工补贴、项目开发、税收扣除等方面支持,调整科技型中小企业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加快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交易和运营中心建设。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主要依据制定优惠政策,开展高端人才财税激励试点,探索紧缺人才补贴等更精准的激励政策,制定落实补贴补助等政策的配套办法。增加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的数量,并向中小企业倾斜。
5.改进科创金融服务。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转让、处置变现,探索科学简便的处理程序,对轻资产占比较高的科创企业适度增信。创新政银企合作机制,设立专项引导基金,让风险补偿政策惠及中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的使用上,更多地考虑各市具有突出创新力的优质项目,让厅市会商更富有成效。
二、蓄力蹚出动能转换突破路径
6.把制造业作为动能转换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争取国家科技支持,实施高端装备等专项研发计划,实现国产化自主保障。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7.实施新一轮“十强”产业激励计划。制定优势细分领域产业针对性扶持政策,实行“一事一议”、专项扶持,培育更多细分行业的“小巨人”企业,并依托龙头企业、优势产品和产业园区,强化优势领域的区域协同性和集群化,构建更高层次的“十强”产业发展格局。
8.抢占工业互联网发展制高点。抓住国家布局互联网二级节点的机遇,“一台一策”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组织行业平台共建,在全国率先形成标准体系和产业化路径。创新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模式,组织一批大数据、细分产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项目,深化数据、产业、应用的融合发展。
9.加快数字新基建。构建大数据与超算产业互联专网,共享济南、青岛超算中心的算力,加快建设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工程,争取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以重点应用场景驱动区块链、量子通讯、高端芯片和高端软件等数字基础技术创新,扩大工业互联应用,带动5G基站等数字新基建。
10.打造综合性要素交易平台。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以及能耗、煤耗、水资源、排污权等交易要素纳入平台。加强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推动企业数据资产化、资产信用化,扶持重点领域数据资产化运营公司,推动行业数据、产业链数据与政务数据的融合开发利用,建设产业级大数据流通与交易系统,研发数据合规化使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创新。
11.引导成立产业重组基金。对经营良好、短期投资量过大、债务过重的风险大户,支持战略性重组。推行企业网上注销、破产案件简化审理简易程序,完善“一窗通”系统注销功能。
12.抓好营商环境等关键点位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部门间政策协调机制,推行跨层级审批联动、跨省事项集成办理和“跨省通办”,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由省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协调运用行政力量推进区域协同。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根据一定数量财政资金支撑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公共需要和公共利益情况,量化预算资金使用绩效。
三、拓宽消费投资贸易发展空间
13.统筹城乡消费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多样化消费业态的新型智慧城市商圈,建设农村消费服务综合体。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重点加强到村物流站点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4.壮大新型消费规模。开展“展会+”市场开拓行动,实施“山东制造·网行天下”销售拓展计划,支持有关零售企业做好免税品经营资质申报工作,打造城市直播基地,发展线上直播、体验式消费、“云逛街”等新模式。探索将传统消费管理办法迁移到新消费领域,重点解决预付式消费、信息保护、网络直播营销、农村消费维权等问题。
15.精准配给项目要素。将“十四五”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综合考核体系和统一交易平台,扩大结余指标省内交易,增加优质产业专用土地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批后动态监管和分类处置,鼓励对闲置土地自主改造、收购储备、协议置换。
16.创新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将闲置房屋、土地、股权和烂尾楼等纳入资产运营公司统一登记确权,优先盘活使用,放大融资增信功能。将省以上规划的重点水利工程纳入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约束性任务,允许河道治理等公益性工程发行政府专项债券。
17.内外资、内外贸一体推进。组织钢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培育更多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推动形成多主体、多方式、多领域对外投资新格局。加快外贸服务企业、市场采购、旅游购物等新兴贸易业态发展,推动出口企业“同线同标同质”产品进电商、进商超、进社区,支持出口转内销。向国家积极争取我省地炼企业成品油出口,增加企业原油进口配额。
四、培强乡村振兴内生力和外驱力
18.组织乡村振兴专项研究。全面调查农户家庭情况、收入来源、宅基地和住房权属、村庄产业发展、“三资”、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做好安全生产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解决户籍转迁中遇到的困难,总结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经验,评估脱贫攻坚过渡期政策实效,研究解决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研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增强法规制度保障。
19.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单元为立体架构,打造集群、园区、强镇、名优村四级产业发展格局。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法人资格登记和规范化运营实施办法,完善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折股量化等集体产权制度的程序和权限。
20.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调整农业结构和作物布局,推广旱作品种,完善节水喷灌设施,在适宜丘陵地区扩大耐旱、高产、高附加值的杂粮作物面积。营建智慧化农业生态,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单元信息互通,实现从种子到产品的全程智能化管理和数字化追溯。
21.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及管理体系,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组织“区域公共品牌+领军企业旗舰品牌”整体推介。在沿黄区域推行以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原料基地、休闲创意农业为特色,以产业园区、绿色基地、重要景观生态节点等辐射带动的农业发展模式。
22.打造“山东种业”品牌。建设现代种业实验室,建设主要核心种质库、“基因型—表现型”数据库,组织种质资源鉴定技术体系开发,及时建立作物新品种分子身份证。抓住国家即将建设区域畜禽种业创新中心的契机,组织高效遗传转化、杂交品种优势利用、特异性高效基因组编辑等育种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种业集团重组,育繁推服一体扶持优势种业企业。
23.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土地增值收益核算和收取办法,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村集体收储、使用权向外流转等制度,在乡镇试点建立闲置宅基地代管收储中心,在县级依托政策性银行建立专项资金,用于闲置宅基地收储再利用的启动、奖励、补助及复垦工作。
五、推动海洋科技与产业双帆并举
24.完善海洋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融合机制。加快创建国家海洋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组建浅海科学技术中心,扩大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规模,重点投向全省港口物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智慧海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扶持一批紧密对接研发成果的海洋特色产业园,培育一批“海洋+互联网+产业+文化”新业态,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快速发展。紧盯涉海项目的最大制约,科学合理评估、解决用海用地问题。
25.强化海洋牧场制度和技术支撑。完善海洋牧场示范区顶层设计,健全配套制度和相关标准,加快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建设“海洋牧场+互联网”观测网,对大型半潜式海洋牧场平台等项目,加强成本、市场、环境容量分析等前置性研究。推行基因组学育种,逐步改良海洋渔业资源性状,启动一批苗种抗病性和抗逆性、耦合计算和洄流规律研究项目。
26.构建海洋生态保护法规技术保障体系。加快出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办法,以陆海统筹为目标修订海岸带保护法规政策、完善管理评价机制,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对严重污染等重点海域实施动态连续监测。
27.及早采取有力措施扩容海洋碳汇。建设海洋负排放和碳汇研发平台,率先开发海洋碳汇评估技术规范、碳汇标准体系和贮碳技术,率先启动海洋碳汇交易市场试点。建设碱蓬和柽柳等耐盐经济作物种源繁育基地,建成海岸“蓝碳森林”,推广海水立体综合养殖,营造海洋碳汇生境。
28.推动海洋大数据研究和产业链发展。组建山东省海洋大数据研发中心,开发海洋大数据资源池和方法库,建设海域精细物联网观测系统和基础环境大数据中心。
29.更加务实主动深化国际海洋合作。打造世界一流海港和世界级港口集群,推进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和扩能升级,完善集疏运配套设施,打造陆海双向物流通道和临港产业平台,争取与东北亚、“一带一路”沿线港口互联互通。积极争取国际渔业捕捞配额,扶持涉海企业赴境外建设研发中心,参与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和远洋渔业基地建设。面向国际重点研发机构、基金和财团,精准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招商。
六、增强区域发展一体化和协同性
30.加快培育胶东经济圈“同群同网、共融共赢”的产业链群。加大胶东五市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要素集聚等协调互动,建立联合招商、共同开发、利税共享的产业合作发展机制,重点聚焦汽车制造、船舶海工、高端装备等产业,共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推动胶东经济圈产业链群一体化发展。
31.推进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实质性进展。优化投资环境,寻找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空白,实现集群式招商,推进差异化发展。共建共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鲁南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等创新平台,参与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
32.提升济南青岛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省市一体化支持济南青岛发展,共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枢纽,协同打造齐鲁统一大市场;共建改革开放高地,协同打造多式联运系统和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共建现代化城市群新典范,支持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公共服务共享等。
33.实施城市群交通连接重点工程。推进三大经济圈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超前抓好省内高铁、高速公路等连接通道建设。推动半岛港口群集疏运体系与国家铁路物流干线连接,实现与黄河流域地区货运互联互通。推进京杭大运河与小清河贯通工程、小清河复航等内河航运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海河联运。
34.规划建设沿黄九省快速交通大格局。在推进京沪高铁二通道加快开工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规划建设沿黄九省高铁大动脉,推动沿黄九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研究论证黄河全流域通航事宜。
七、打造齐鲁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35.以全球文化高地为定位建好“两大示范区”。扩大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声势,组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儒家文化活动,加快推进齐文化的研究和转化,创新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两大示范区”建设运营模式,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名片。
36.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山东段建设样板。加强省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与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衔接,借鉴江苏省设立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资金的做法,支持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等项目。
37.创建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改革,创新运营机制,整合组建跨行业的产业集团。建立省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库,组织山东文旅品牌整体传播、推介和招商,统筹推进文物保护、生态治理、旅游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配套工程,打造融合发展范本。
38.打造黄河文旅品牌。开展黄河文化遗产普查,发掘黄河民间文学、传统工艺、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名录和资源数据库。支持沿黄县区建设黄河滩区迁建纪念馆、黄河记忆博物馆等主题展览展示场所。
39.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出台《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条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菜单式、点单式、预约式供给。建设文化与心理咨询室、文化讲堂新场所,推广社区读书会等新形式。深化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高质高效的数字和在线文化服务。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推动执法与服务统筹一体。
八、以低碳化为核心措施引领绿色转型
40.高效组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标国际国内行业标准,
加快制定火电、煤炭、钢铁、造纸、电解铝、炼化等高排放行业环保标准,严格落实“环保一票否决”要求,推动存量高污染企业逐步压缩退出。实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通过MRV(数据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和违约经济惩罚,推动能效标准落地。立足山东实际,科学编制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确保完成达峰任务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丰收”。
41.加快能源体系低碳化转型。重点发展非化石能源产业,评估我省风能、光伏市场容量、潜力和可行性,加强氢能、储能、新材料等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改革余热入网机制,开发余热利用和远距离输热技术路径,减少供热煤炭消费。借鉴国华锦界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经验,探索煤电厂零碳发展新路径。推进煤电区域联营互保,促进区域内煤电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合理分配中俄东线用气指标,适当向我省清洁能源利用示范样板工程倾斜。
42.突出黄河生态保护重点。开展黄河生态保护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乱排乱挖乱占突出问题,组建专业船队开展黄河入海口常态化泥沙疏浚,向国家争取增加入海口湿地保护与修复常态化用水指标。以小流域为单元对黄河故道区和位山灌区等引黄灌区的沉沙池区实施修复,建设生态型防冲蚀工程。
43.实施“两山”理论实践转化项目。在威海、蒙阴等市县及南四湖等自然保护地,实施一批“两山”理论实践转化项目,组织开展生态价值核算和环境资源评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
44.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把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与国家垃圾分类战略相衔接,创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加大对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大力培育生物基聚乳酸和石油基PBAT全产业链,加快“后石油时代”可降解塑料战略布局。
九、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效益
45.加快打造“黄金大通道”。推动加密与日韩空运、海运航班航线,加密欧亚班列图定路线开行频次。加快推进中韩陆海联运整车运输,提高“威海港—仁川海港—仁川国际机场”运输频率,深化拓展口岸、通关、港口、物流合作,落实RCEP“6小时通关”政策,构建全国面向日韩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的服务体系,建设东联日韩、西通欧亚、辐射东南亚的“黄金大通道”。
46.力推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新举措。放宽在信息通信、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领域的投资准入。把握新一轮日韩产业转移特点,瞄准我省产业链条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精准引进一批集群配套、强链补链的重大项目。
47.加强对外开放软硬件建设。协调推动东营、青岛、烟台、日照等港口原油成品油输送干线管道建设。实施东营港液体集装箱专用泊位、25万吨单点系泊码头、4×10万吨级液化品泊位等重点项目,打造黄河流域油气资源和化工品进出口专业枢纽港。探索推行“跨境不见面审批”模式,建立商事登记、货币结算等跨境全流程服务体系,提高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
48.探索黄河流域内自贸区、综保区合作模式。牵头建立黄河流域自贸区和综保区发展联盟、综保区飞地协作等平台,密切流域内自贸区、综保区合作,促进流域内各省区建立更加紧密的对外开放合作关系。
49.精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省级技术性贸易壁垒调查研究中心,对重点商品和国别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常态化跟踪和信息共享,并对国外法规、标准开展系统性研究,指导企业进行生产。
十、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基层贴近百姓
50.提高学前和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实施农村幼儿园“镇村一体化”行动计划,推进乡镇中心园带动、集团化办园、标准化管理。完善中小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近视防治“检测、预警、防控”综合干预体系。
51.强化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结合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通过调剂编制、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在村(居)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
52.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建设3-4所县域医疗次中心,达到二级医院水平。支持乡镇卫生院配备国产CT、磁共振设备,鼓励乡镇卫生院延伸建立村卫生室,推动实现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按照“县管乡用”原则,为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一定数量公共卫生医师,建立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按照综合预算原则予以保障。
53.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机制。制定家庭医生服务外聘、激励和考核办法,社区医院向社会专门招聘全科类家庭医生。推动家庭医生所在社区医院与大型公立医院签约,建立家庭医生全科培训机制。
54.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明确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搭建的标准和比例,提高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比例。规范社会心理服务行业发展,建立心理援助便捷热线。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机制,将抑郁症、焦虑症等纳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十一、筑牢高风险领域安全屏障
55.提高安全生产预防体系运行成效。将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作为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重要内容。发挥保险机构作用,将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状况、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挂钩。
56.下好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防控“先手棋”。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之间信息共享,推进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平战结合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修订《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制定《山东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健全外来物种管理部门联动制度。
57.用法治手段保护网络数据和信息安全。制定山东省《网络安全保障条例》《数据管理使用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条例》,建设网络数据安全标准和测评体系,加大对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科技及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确保数据和信息总体安全。
58.为网格化服务管理赋能加力。制定《山东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在各市、县(市、区)、乡镇设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构,编订事项清单,优化队伍结构。健全诉源治理机制,制定《山东省诉源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属地责任,并纳入各级政府综合发展目标考核。
59.完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加大消防救援、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的协作力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并纳入综合救援体系。建立灾害救援响应等级制度,将政府专职消防队和地方应急救援队伍全部纳入“119”接警调度体系。对各行业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预案,强化演练,把应急救援关口前移。
60.专项整治农村食品安全。加强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清理整顿,增设食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站点,专项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生产分级评价、食品生产工艺创新和食品添加剂安全审查,建立“六小场所”智慧监管平台,实时动态排查风险。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175/202105/81717ecd-9247-4e3f-a820-3ea85fa7560f.shtml
>>上一篇:罗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试平台基地
>>下一篇: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建议案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