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且借旧词谱新曲 ——读《蜀书二十四品》

发布时间:2023-02-03 来源: 四川政协 作者:佚名

  

  书名:《蜀书二十四品》

  作者:庞惊涛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青年作家、学者庞惊涛不愧为一位多面手。他痴迷“钱学”研究,有《啃钱齿余录》《钱锺书与天府学人》等专著出版;他擅长历史随笔写作,有《青山流水读书声》《看历史 大区域视野下的人文观察》等作品问世;如今,他又用24篇文章连缀为这部《蜀书二十四品》,展示自己写作的另一向度——文艺评论。

  《蜀书二十四品》以唐人《二十四诗品》为引子,且借旧词谱新曲,点评蜀地文艺百草园中的瑰丽风景。晚唐诗人司空图曾创作一部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二十四诗品》。在这部专著中,作者用24首四言诗,把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概括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类型。而在《蜀书二十四品》中,庞惊涛大胆借用司空图的二十四品之说,对蜀地24位作家、诗人的作品,加以点评。其中既有被公认的四川作家领军人物,如马平、蒋蓝、龚学敏、罗伟章等;也有活跃在当下文坛的中坚力量,如凸凹、杜阳林、赵晓梦、袁远等;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生代作家,如周恺、贾煜等……应该说,作者在选择点评对象时,做到了不厚名家,不薄新人,面面俱到,充分展示蜀地文坛的繁荣景象。《蜀书二十四品》所点评的作品类型,既有小说、诗歌,也有散文、随笔,还有报告文学、非虚构作品……

  书中,作者选择每一位作家、诗人、学者的一部作品加以品读,从不同维度展开分析点评,在点评中梳理其风格、归纳其特点、提炼其精华,让读者从点评中感悟作家作品所具有的特殊魅力。著名作家马平,因其小说中所散发的诗性意蕴而被誉为“诗性小说家”。庞惊涛以“探求灵魂的气息”为题,对马平近期出版的、广受读者和评论家好评的长篇小说《塞影记》,从“人物、情节、语言、结构”等四个维度入手,探讨其特点。作者说,《塞影记》植入了作家对小说人物、故事情节、语言、结构等传统技巧表达的思考与理想追求,更植入了作家对小说“思想化”架构的成熟主张,是作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并将其冠之“超诣”的特点。他认为,《塞影记》在思想主张和传统技巧表达上形成的效果与影响,使得马平可以凭借《塞影记》跻身国内一流小说家的行列。

  散文家、思想随笔家蒋蓝,是近年来四川最活跃的作家之一,其非虚构作品《踪迹史》《豹典》《成都笔记》《蜀地笔记》《锦官城笔记》《成都传》等,甚得专家、学者赞赏。在《蜀书二十四品》中,作者对蒋蓝新近出版的《蜀人记——当代四川奇人录》进行了点评。作者认为,《蜀人记——当代四川奇人录》综合调度了散文、随笔和思想片断等非虚构笔法,又率先呈现出难能可贵的宗教维度,冲破和超越了作家既往的写作范式,成为当之无愧的“为当代蜀人找魂”的代表之作。根据作品的这个特点,作者将其冠之“雄浑”的特点……透过《蜀书二十四品》对作家作品特点的精辟提炼与归纳,让人们既能感受到当下蜀地文坛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气象,也能展望蜀地文坛未来新人辈出、灿烂美好的前景。

  《蜀书二十四品》善于运用“比较”的手法,对作家作品做出恰当而中肯的点评与结论。青年作家杜阳林的长篇小说《惊蛰》,以川北少年凌云青的成长史为主线,细腻呈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早期这近十年间,中国农村大地的人物群像和时代演变,成为广受好评的励志作品。《蜀书二十四品》的作者以“与《在人间》的苦难叙事互阐”为题,将《惊蛰》与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在人间》放在同一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作者指出,《惊蛰》投射了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在人间》存在着一种非常明显的互阐关系。在对苦难的态度以及对苦难的救赎上,少年凌云青的精神面貌和少年阿廖沙的精神特质具有某种耦合性。甚至在叙事上,两个文本也有诸多跨越时空的暗通之处。因此他认为:《惊蛰》在苦难叙事上的时空穿透力,让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作品,并借用《诗品二十四》的归类,将《惊蛰》的特点列为“精神”。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真相。《蜀书二十四品》采取在品读中比较,在比较中点评的方法,从而让所得出的最终结论,有理有据,合理合情。

  《蜀书二十四品》一书,力求做到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结合,努力形成自成一家的文本风格。纵观当下文艺评论,不外乎有两种文本范式:一种是学术性评论,一种是通俗性评论。反观庞惊涛的《蜀书二十四品》一书收录的24篇评论,大多都是介于学术性与通俗性之间,既以某种理论为支撑,评价一部作品,但又跳出纯理论的桎梏,基于作品本身的主题、情节、结构等,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及见解。阅读庞惊涛的这些评论文章,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其评论既有一定理论高度、思想深度,也具有通俗性、亲近性,无疑是雅俗结合、深浅统一的典型。在篇幅上,作者也尽量照顾普通受众的阅读习惯,大多控制在三五千字左右。

  (贾登荣)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5cd7e2b018606a98b6800a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