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知识 > 正文

为国献策 为民发声

发布时间:2023-03-12 来源: 广西政协网 作者:佚名

  建言献策谋发展,履职尽责担使命。全国两会上,住桂全国政协委员立足自身行业和专业,紧紧围绕事关改革、创新、发展等“国之大事”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职尽责,用一个个“金点子”“好主意”为国献策、为民发声。

  

  眭国华委员:

  提振疫后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2020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外部环境冲击、消费持续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民营企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经营发展困难重重,疫情“后遗症”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疫后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给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对此,住桂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眭国华建议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着力提振疫后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她提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的要求,加快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破除所有制歧视,全面梳理修订涉企法律法规政策,全面排查和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禁止额外设置对民营企业的准入条件。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减税降费长效机制,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资金是疫后民营企业恢复生产最亟需的要素之一。眭国华还建议,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鼓励各地政府适当延长各类贴息贷款的贷款期限,并加大对因疫情影响面临困难的实体企业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引导大型国有银行、信托、资管、基金等机构,对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推动企业重组、债务重整、投资资源引入、资产优化处置等措施帮助企业获得再生。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帮扶力度,制定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容错免责清单,实行市场主体轻微差错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措施,助力民营企业“复活焕新”。

  

  覃斌委员:

  强化乡村法律服务供给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已建成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57万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虽然当前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总量不足且发展不均衡,地区、城乡差距大,公共法律服务的末端和远端“供血不足”;尚未确立全国统一的平台基建标准,服务质量和水平向基层逐级递减;未建成全国统一的网络平台,地方服务平台之间未能实现互联互通和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群众对平台不熟悉、不了解,制约了平台的作用的发挥。

  

  为此,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广西辰亿律师事务所主任覃斌建议,加强经费支持力度,特别是对西部地区、乡村地区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确保基础设施配置到位,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健康运行。给予政策倾斜,引导法律服务资源向西部地区、乡村地区流动,鼓励发达地区以对口支援、交流培训等形式支持西部地区、乡村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发展,在群众中培养法律服务人才,提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自给能力。强化实体平台基础建设,让平台建设有章可循,形成“品牌效应”,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建设全国统一的公共法律服务在线平台。坚持顶层设计,整合中国法律服务网与地方各级公共法律服务网,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总平台,着力破解老百姓寻求法律服务“重复跑、多地跑”的现实困难,使公共法律服务真正覆盖更广泛的地域。

  

  戴红兵委员:

  从国家层面完善诉源治理机制

  

  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强调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目前,全国各地围绕诉源治理展开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诉源治理工作仍面临着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诉源治理机制,引领和推动中央诉源治理政策在地方层面的全面贯彻落实。

  

  为此,住桂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戴红兵呼吁从国家层面完善诉源治理机制。

  

  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完善诉源治理机制。在压实主体责任方面,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诉源治理工作协调机构和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具体到司法层面,人民法院应当积极探索建立分层分类的前置调解制度,设置调解前置程序,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加强诉内诉源治理,加强衍生诉讼案件治理,尽可能减少案件一审后进入二审、再审等程序,避免程序空转,减少群众诉累。人民检察院应当坚持“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积极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和解工作,合理降低诉前羁押率,合理提高轻微犯罪、轻罪和其他轻罚案件的不起诉比例,从源头上减少刑事诉讼增量。在健全化解机制方面,通过搭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在完善保障机制方面,健全人、财、物保障机制,将诉源治理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诉源治理工作所需经费。

  

  韩林海委员:

  加快推进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部署,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西部高等教育是西部振兴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责任使命。但由于长期受历史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西部高校普遍存在发展可持续性欠佳、高水平科研能力不足、高端人才引育困难、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建设投入资金偏少等“短板”和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高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为此,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校长韩林海呼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

  

  他建议,强化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一流学科遴选和评价中向西部地区高校予以倾斜,增强西部高校的经费供给能力,精准支持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加大对西部人才的倾斜力度,引导优秀人才向西部合理流动,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适度向西部地区倾斜。支持科研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西部高校基础设施条件,统筹加强其他教学和生活设施建设。加强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有效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以开放合作加快促进西部地区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韦朝晖委员:

  联合东南亚各国为“铜鼓文化”申报世界非遗

  

  铜鼓早在汉代就传播到东南亚国家,形成了独特的铜鼓文化圈,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交往的标识和纽带。

  

  “通过联合东南亚各国将‘铜鼓文化’(铜鼓习俗与铜鼓铸造工艺)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同东南亚国家文化认同、民心相通,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鉴于此项申遗工作已具有良好基础,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韦朝晖建议,我国应将“铜鼓文化”开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组织、地方配合,参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模式,可以单独或联合东南亚相关国家将“铜鼓文化”(铜鼓习俗与铜鼓铸造工艺)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铜鼓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地方做好立法保护和规划工作,鼓励开展铜鼓历史文化研究,鼓励人民群众发现报告新的铜鼓文化遗产。联合东南亚国家建设铜鼓文化博览馆,加强对“铜鼓文化”的宣传,引导双方民众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和认同;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铜鼓文化”世界申遗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韦震玲委员:

  立法保障儿童免受虐待

  

  世界卫生组织(WHO) 把虐待儿童视为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一些恶性虐待儿童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些恶性案事例的背后,是儿童生命权和心理、身体健康权等合法权益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当前我国对虐待儿童行为多以‘治已病’的方式处理,在‘治未病’方面由于法律制度方面的缺失,未形成有效防范措施,有必要通过立法推动建立起严密的社会防范体系。”住桂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韦震玲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虐待儿童法》,通过立法保障儿童免受虐待。

  

  她建议有关部门开展对《防止虐待儿童法》的立法调研,推动形成高效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立法保障防止虐待儿童事件发生;通过立法明确构成虐待儿童的定义、种类,方式、认定指标及评估模式;通过立法完善强制报告制度,推动对虐待儿童行为强制报告制度的具体落实,通过立法加以完善,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强制报告制度;通过立法规定设立专门的受虐儿童保护机构,加强对儿童权利保护,帮助受虐儿童远离被虐待的危险环境,避免更大的心灵创伤和身体伤害;完善虐待儿童案件处理流程;通过立法加大对虐待儿童违法的宣传,尊重和保护儿童权益,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杨远艳委员:

  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脱贫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可持续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难度大、缺乏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资金等问题,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困难重重,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为此,住桂全国政协委员、来宾市副市长杨远艳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政策扶持,深化与东中部等先进地区帮扶协作,大力推进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园区体制机制,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企业进驻夯实基础;加大招商扶持力度,依托甘蔗、林业、中草药等资源禀赋优势,引进国内二、三产业龙头企业,延长甘蔗、林业、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挖掘产品附加值,为易地扶贫搬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专项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要实现“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仍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议国家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专项资金,在3至5年内,每年安排广西、贵州、云南等西部省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地推进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工作。(覃文宇 黄富强 潘柯君)

  


原文链接:http://www.gxzx.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4&id=4587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