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视听报道 > 正文

打造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住宁全国政协委员聚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3-03-12 来源: 宁夏政协网 作者:佚名

  

  

  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根据各地区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宁全国政协委员结合西部地区实际,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深化区域合作发展 推动西部地区增强技术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以宁夏为例来看,受地域、经济发展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专利申请数量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都比较低下,依然存在以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技成果、科技型企业等为代表的科技资源不足等问题。”住宁全国政协委员王小龙提交“关于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以科技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应尽快深化东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合作发展,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王小龙委员建议,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东西部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把东部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和成果分享等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来,围绕欠发达地区优势产业,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目前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出台专门政策加大对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持力度,推动东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将已形成的科技成果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落地形成新产品、转换新工艺、形成新动能,打造增强科技成果承接、转化和创新能力的强劲引擎。”王小龙委员说。

  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方面,王小龙委员认为应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研究应用与试验发展经费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项目研发攻关,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建立科技创新融资平台,加强政府、银行、企业对接,构建企业科技创新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应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和产业特点,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各类人才计划在政策上倾斜支持对应特色产业,助力西部欠发达地区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对现有科技人才、管理人才进行再教育和知识更新,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搭建东西部企业家互动交流平台,学习东部地区企业发展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增强技术创新的思想意识与信心。”王小龙委员说。

   立足西部区域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我国西北地区‘乌金云集、风光无限’,横跨四类风资源区和三类光资源区,是重要新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储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风光技术可开发量接近10亿千瓦,其中风电技术可开发量是全国的三分之一、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达到全国近六成,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战场。受益于能源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西北地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加工和外输基地,也是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的重要枢纽。”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党彦宝告诉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十四五”期间,随着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的加速,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消纳压力也将几何倍增,解决弃风弃光问题迫在眉睫,已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瓶颈。

  “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尽快建设国家新型储能中心。”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党彦宝委员提交“关于在西北地区建设国家新型储能中心的提案”。提案中建议,应充分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突出清洁绿色电力储备,高比例为新能源发电配备新型储能设施,大幅提高清洁电力消纳比重。同时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大量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入,并从国家层面加快出台绿电市场化交易政策,为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体系提供支撑。

  党彦宝委员建议,应抢抓国家深入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机遇,鼓励引导新能源领域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总部,迁至产业发展基础好、资源能源优势强的西北地区。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税收供应效应、产业聚集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 罗 鸣)

  


原文链接:http://www.nxzx.gov.cn/ywbd/202303/t20230311_6987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