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书写是对生命的再创造——读《本名张爱玲》

发布时间:2023-04-16 来源: 四川政协 作者:佚名

  

  书名:《本名张爱玲》

  作者:张小虹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作家白先勇对张爱玲的文学成就赞誉有加。贾平凹更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与张爱玲同生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正是由于诸多作家和评论家的推崇,“张爱玲”成为了当代文学界的热词,研究其生平和创作的文章层出不穷,一时间蔚为风潮,竟然形成了热热闹闹的张学,大有与红学相媲美之势。

  台湾著名学者、女性主义研究者张小虹认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进入华文学术圈已逾40年,而就当代已然博大精深的张学研究而言,女性主义与性别政治乃为最主要的诠释路数之一,多能成功结合后殖民研究、酷儿理论与其他后结构主义理论。就其论述生产力与批判力而言,恐远远凌驾于张学研究中的神话学、符号学、文学技巧或风格论、精神分析、影响研究、传记研究、文化研究、考据索隐、翻译研究等其他诠释取径。但在积累精彩丰富的研究成果之同时,亦不乏论述的疲态与重复。因此,面对卷帙浩繁的张爱玲专著与论文,如何才能说出一两句新话、表出一两行新意,可谓难于上青天。

  张小虹最新出版的《本名张爱玲》,包括《文本里有蹦蹦戏花旦吗?》《狼犺与名分》《木彫的鸟》等七章,在历来张学研究以考据、传记、书信为“本”的方法论之外,提出“无主文本”这一核心概念,从张爱玲及其作品本身出发,探寻一条“文本化张爱玲”的全新文本阅读模式,于细微处提出新见。同时结合张爱玲的家庭与婚姻遭遇,凸显了张爱玲文本中对宗法父权的强有力批判,展示了20世纪张爱玲借由文字掀起的一场为女性争取话语权的感性革命。从散文到小说,从评论到书信,本书理论诠释并不局限于对张爱玲文学文本的细读分析,亦不乏对其创作理念的解读,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张爱玲、读懂张爱玲大有助益。

  作者从张爱玲及其作品本身出发,解读文本背后潜藏的张爱玲文本理论、宗法父权意识,从而对数十年来以女性主义与性别政治为核心的张学研究进行整体审视和反思。本书前两章以张爱玲的家族史与女性家族成员为主轴,扩及张爱玲的文学文本与历史、法律、文化脉络文本,以凸显宗法父权从命名、嫁娶到分家、离婚的时代变迁。接下来的四章乃针对张爱玲不同的文学文本进行细读,包括张爱玲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的序言、短篇小说《桂花蒸阿小悲秋》,以及长篇小说《小团圆》等,以凸显语言文字作为“文本表面”的繁复交织,展开对宗法父权作为文化机制与语言机制的双重批判。最后一章则聚焦图文并茂的《对照记》,再次反思宗法父权所贯彻的秩序及其可能的逃逸路径。

  作者打破传统文学研究者认为“女性作品=其生命经验”的“性别歧视”,探讨“书写”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书写不只是“生命”的模拟或再现,而是对“生命”的再丰富、再创造。

  (彭忠富)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75af658018778e791a4015f.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