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丁世谦:我的一生都在“玩”

发布时间:2023-05-21 来源: 四川政协 作者:佚名

  

  一层、两层、三层、四层……四四方方扎成捆的连环画、论斤打包的各类名著、黄得掉皮的武功秘籍、码得规规矩矩的双星鞋盒,以及高矮不一、形状各异的水晶奖杯等,分门别类地挤在颤颤巍巍的棕红色老式书架中,仿佛再码上一两本书,书架的老腰就会不负重荷,顷刻间书本散落一地,说不定还会“哐当”掉出个老式挂钟,又或“抖”出几支毛笔、几盒颜料罐……

  这是丁世谦的工作室。

  接受采访时,丁世谦一边将头埋进垒成山的书架中,翻找着什么,一边连连喊道:“莫忙——莫忙——”不一会儿,他便抱出一捆连环画,“啪”地甩在我跟前,“看嘛!我以前画的小人书(连环画)!”《刀光剑影南阳关》《聊斋女子云翠仙》《抗洪英雄八勇士》……一本本巴掌大小、彩皮斑驳的连环画,带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气息和升腾的老灰呈现在我面前。丁世谦咧开嘴,露出半边漏风的门牙,喜鹊般“哈哈哈哈”的笑声撞过来。

  1976年,丁世谦因工笔画作品《上学路上》入选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而被大众知晓,同年入选全国年画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后他的作品又连续入选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当代中国工笔大展等,出版《丁世谦画选》《丁世谦生活速写集》及连环画册近20部。他还曾任遂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遂宁市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遂宁市文联副主席。就在前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也没闲着,接了一个大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事迹绘制连环画。

  

  丁世谦正在工作室翻找画册。

  人老心不老

  会“玩”才艺多

  曾任遂宁市文联主席的周光宁,是丁世谦的好朋友。尽管还没满70岁,但他喜欢喊快80岁的丁世谦叫“小丁”,原因是丁世谦身上那满满的年轻态。在他的眼中,“小丁”很爱“玩”,也会“玩”——他是一个因美术耽误了的曲艺天才,门牙还没掉之前,最爱在人多的场合手舞足蹈演谐剧。玩了几十年的象棋,说放下就放下了,但每晚雷打不动,背起刀枪剑棍到渠河边练陈氏五十六式太极拳。

  

  丁世谦最满意的一张“写真照”。

  假如你在某个晚上走在渠河以西的一片小棕树林,看见一个老头儿摆出一排雪亮的刀枪剑棍,双脚凌空来几个二提腿,拍得身体噼里啪啦响。然后,一会儿抽出刀来舞,一会儿抽出棍来耍。这准保就是“贪玩”的“小丁”了。

  如若你在一旁坐上两三个小时,看他练完太极、八卦、少林拳、形意拳后,准会坐下来跷起二郎腿,捧起“掌中宝”小嘴紫砂壶,架起iPad,有滋有味地嘬一口茶,刷一会儿抖音,又美滋滋嘬一口茶,再听一会儿戏曲。等那壶茶嘬得淡味了,就是该回家的时候了。丁世谦开始不紧不慢地将刀枪剑棍依次归位,装入白色的长筒大布袋,搭上肩,然后再将iPad装入马夹包,旋紧水壶,背起高过后脑勺的“兵器”,另一边还挎着个竹马夹椅,沿着渠河路,悠哉悠哉往家回,还不忘顺带看热闹。

  “练完一身轻松,才有精力画画嘛!”眼前这个老头儿一边说,一边又发出喜鹊般高亮的“哈哈哈哈哈”,缺失两三颗大牙把门的嘴巴,呼啦呼啦灌着风。

  前段时间,在微信上收到丁世谦最满意的“写真照”:短圆脸,脑袋正中央顶着一撮白发,周边剃得精光,一手娇俏地拎着毛笔和金丝眼镜,两只滴溜溜的绿豆小眼,笑盈盈地望着镜头,一对抑扬短眉神气地直奔额头,拉扯着凹陷眼眶之间的距离,宽且阔的老虎鼻霸气占据面部中央,两道刀割般明显的法令纹,从鼻翼两侧兜住鼓鼓的颧骨,薄而故作严肃的嘴也被牵拉着上扬,甚至连那只拎起的小拇指尖尖也翘得做足了戏,感觉整个人即将飞向舞台一般。

  1950年,四川著名谐剧大师王永梭送文化下乡,到遂宁巡演,引来老百姓围观。时间不长,王永梭就关注到一个现象:一波人看他在台上的表演,一波人却在围观台下的表演。经过多次观察,才发现每次他在台上演,总有一个小屁孩在台下演。他在台上表演欣喜、悲哀、愤怒、紧张,那个小屁孩就在台下模仿欣喜、悲哀、愤怒、紧张。

  那家伙就是丁世谦。他挤在人堆里,模仿王永梭的声音姿态、动作表情,把跑江湖、卖膏药、赶火车的人演绎得活灵活现,活脱脱就是王永梭的山寨版。王永梭喜出望外,终于发现了理想的接班人,他想收丁世谦当徒弟。不料,丁世谦却不想去,对他来说,好玩的事情太多了,但都只能玩玩。他更喜欢画画。

  从小爱画画

  迷上小人书

  走上绘画这条路,源于家传。丁世谦的爷爷就爱好书画,父亲更是不得了,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弟子,人称丁老虎。

  丁世谦穿叉叉裤时就无师自通,拿起瓦块在泥巴地上画“石敢当”(也叫门神菩萨,四川人喊“吞口儿”)。先画两个圆鼓鼓的大眼睛和一个大鼻子,再画两根獠牙、两只狮子耳朵……

  当他个子窜到齐桌子高,就常常赖在父亲画桌前看。父亲怕娃娃捣乱,就对他说:“诶……你的手不准乱抓哦!”“要得!”“那你就要把手绑起!”“那我就把手背到背后看你画!”

  丁世谦虎头虎脑又一本正经地遵守约定,站在矮脚木凳上,规规矩矩把手背在背后看父亲画画。回忆那段看画的经历,丁世谦很自豪,“我从未专门向我老汉儿(父亲)、向我爷爷学习过绘画,我的风格完完全全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除了在地上用瓦块画、背着手看老汉儿画画,还得益于看小人书。”他说的小人书,就是连环画,也叫娃娃书。

  当年因为家里穷,丁世谦就囤自家的潲水卖,或捡废铜烂铁、二煤炭(没有烧过心的煤炭)卖,换的钱拿去买连环画,藏在枕头底下摸黑看。回想起儿时从连环画里看到的那些书生小姐、英雄侠客、刀枪战马,丁世谦依然激动不已,“新鲜得不得了!痴迷得不得了!”

  看了不过瘾,就开始一张一张模仿着画,丁世谦渐渐在小伙伴中出了名。他画的画连起来,也成了一本本没有刊号的连环画。

  就这样,16岁还未中学毕业的丁世谦,理所当然地被保送到成都市电影学校学美术。一年后,他被分配回遂宁电影公司专门放电影,兼幻灯片制作。只是这项工作干的时间不长,因为年纪太小,身体还没长开,丁世谦抱不动放映机,被调整到新华书店做收营员。

  从此,丁世谦开启了十几年的“摸鱼”生涯,阴差阳错走上了职业绘画的道路。

  “街头漫画展”

  一夜间成名

  “那时候新华书店生意并不好,老百姓口袋里没钱。有段时间,书店生意突然火爆起来,原来是丁世谦在‘买一送一’——只要买书,就免费为顾客画一张人物速写。几年下来,他起码画了上万张。丁世谦就这样练就了看人画人入木三分的基本功。”据周光宁回忆,1967年2月,在新华书店当收营员的丁世谦接到一个“神秘”任务,给当时的200多名“造反派”头目画像,要把这些打砸抢分子的丑恶嘴脸曝光于众。 一周后,丁世谦就完成了任务。

  

  丁世谦的部分连环画作品。

  于是,一夜之间,原老人民电影院那条街的屋檐下,拉伸挂出200多幅人物漫画,足足摆了一条街。消息迅速轰动全县,大人小孩都来打堆堆看闹热,一个个看得忍俊不禁。

  “每张都有报纸摊开那么大,漫画人物面目夸张,要么眼睛像老鼠那样小,要么脸像黄鼠狼那样又细又长,要么又是虾米腰、牛头脑壳野猪牙!哈哈哈!但是——”周光宁拉长语调,话锋一转,“这个是二瞎子,那个是王麻子!这200多幅画里谁是谁,只一瞟就能认出!这些经常在大街上耀武扬威的造反派,大家都认得到!”

  在那样的年代,在遂宁这样一个小县城,丁世谦的“画展”,成了大人小孩的狂欢,人人都不愿意错过!1967年,全县人民初识丁世谦,当时他才23岁。

  这一次成功,并没有改变丁世谦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他依然在新华书店当收营员,有滋有味地卖书、画画、送画,白天画不够晚上还继续回家画。寒冬腊月坐着画画,没有鞋子穿,冷得他直跺脚,索性把脚塞进背篼里,放一个暖水瓶,再抓一把干草裹在脚上,继续画。夏天天气热蚊子多,他又把脚泡在水桶里,脸上裹根破布,把脸罩得严严实实,旁边还燃着一堆艾草熏蚊。

  作品进课本

  连环画井喷

  正是在那段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漫长日子里,他完成了数十本连环画,并画出了让他在全国都出了名的工笔画《上学路上》。

  

  创作于1975年的《上学路上》

  “那时候我还在新华书店卖书,拿起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翻开一看,第一篇课文的插图就是我那幅!” 丁世谦回忆道。

  1976年初,学生们刚刚开学,在新华书店整理新到教材的丁世谦懵了,他反复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依然没看错——他的工笔画居然上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还是第一页。在一片玉米地里,一个系着红头绳、扎着红领巾的小女孩正半蹲着解开一侧的红头绳,而小女孩的身侧,两杆玉米被一根红头绳紧紧地系在一起,还有一杆玉米似乎已被头晚的暴雨淋弯了腰……

  丁世谦彻底火了。他的连环画作品也开始井喷,一本接一本地出版问世。

  

  创作于1991年《甩腰间》。

  连环画虽只是绘画艺术里的一个小门类,但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画者就像一个导演,需要找到最佳的角度,呈现出最佳的画面。哪里用远景,哪里用近景,哪里又该用特写,以及画里的人物服装、位置、神情、动作等,都需细细琢磨。丁世谦感叹道:“绘一本连环画,就像拍一出大戏。即便拼命地熬夜,连环画一年也就能画上一本。”

  我随手翻开面前的一本连环画,画中以黑白线描勾勒出一个拜堂成亲的场景——画面中央是一对身着华服的新人,旁边有簇拥着的丫鬟、喜笑颜开的父母、挤出画框外的宾客,还有三四个要么弓着背要么仰着天奋力吹唢呐的乐手,明亮的蜡烛、印着喜字的大灯笼、雕花屏风和正炸得欢的鞭炮,寥寥几笔就将婚礼的喜庆氛围营造出来,且主次清晰。 而这仅仅是1983年出版的《宦娘》当中的一页画面,这本书取自聊斋故事,足有90页。

  

  连环画作品《宦娘》。

  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丁世谦先后创作了16本连环画,全国发行量达千万余册,既有如《火红的心》《大寨精神放红光》《书记搬家》等主旋律题材,也有如《宦娘》《云翠仙》等民间传说题材。

  倾心工笔画

  细节藏温情

  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连环画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丁世谦并没感到失落,他又开始乐滋滋地画他的工笔画,并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国美展的常客。

  相较于连环画对特定故事的描绘,他的工笔画更有个人价值观的表达。

  在他的工笔画《甩腰间》中,两个工人各自踩在一块木质磨盘上,跳舞般甩着腰,将木板压在棉絮上转动。丁世谦告诉我,这个动作是弹棉絮的收尾工作,通过磨盘在棉絮上一遍遍作力,使棉絮变得平贴、饱满、牢实。画面里蕴含着脉脉温情的细节远不止于此:磨盘上的年轮一圈接着一圈;棉絮的下方垫着两床匠心编制的草席;正在制作的棉絮左下角已用红线绕出了一个特殊符号,以表示此床棉絮的主人是张大婶还是李二叔;巨大的弹花弓、榔头、木锤依次靠在墙边,一双靠在草席边的黑布鞋,脚后跟被随意踩得歪歪扭扭,一看主人就是画中央那位蓄起胡子裹着头巾、手粗脚粗的中年男性。他背起手,拿着烟斗和秤砣,卷起的蓝布裤脚里露出一小截红色秋裤……另一双土黄色牛津鞋恰恰相反,鞋带认认真真地被串好,它的主人也能一眼被识别,正是画面中央那位V领毛衣套圆领毛衣的中年男性,最里面是一件白衬衣……

  丁世谦这辈子吃了很多苦,但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看不到一丁点苦难的表达。 遂宁清音大师卢国珍和丁世谦的老伴是发小,又跟丁世谦同在艺术领域工作,两人很早就相熟。她说,在那个年代,苦是普遍现象,大家都穷。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家人最奢侈的事是拌了一背篼凉面去广德寺野炊,结果爬了一背篼蚂蚁,还是舍不得扔掉,吃完了。她还讲起一段往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丁世谦为遂宁文工团画了大量漫画,结果被亲戚给烧了个精光。原来,那位亲戚是担心这些画在文革期间引来麻烦,被批斗。讲到这,卢国珍连连感叹:“可惜了可惜了,你不晓得,画得有好精彩!”

  而在丁世谦看来,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什么好懊恼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洒脱、恬淡、看得开。

  画院士事迹

  熬夜九十天

  2021年5月,77岁的丁世谦换了一台新的台式电脑。“新电脑是儿子给买的,老的那台慢得用不了啦。”丁世谦指着靠角落的那台老式电脑说。此后,丁世谦每天对着新电脑,不太熟练地搜索关于卫星、导弹、火箭的图片和资料,恨不得把那些卫星、导弹、火箭里面的每颗螺丝钉位置都吃透。

  现在说起这件事,丁世谦是相当的自豪。而在两年前,他更多的是忐忑。2021年5月,丁世谦接到人民东方出版传媒的约稿,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的孙家栋院士画事迹连环画,共80幅画,书名叫《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建党一百周年的纪念丛书。但时间紧迫,必需在两个半月内完成。

  

  连环画作品《街头歌手》。

  造火箭的科学家,对于一个工笔书画家来说未免太过遥远。卫星、导弹、火箭长什么样?它们是由几部分组成?有多少代多少个型号?它的内在结构又是什么样?每颗螺丝钉的位置在哪?想要在较短时间内,在仅仅只有事迹文本的情况下完成80幅创作,这对年轻画家来说也非易事,更何况丁世谦已经77岁了。

  丁世谦花了一个通宵搜集相关资料,大概摸清了对象的风格,又花了整整两天画完孙家栋到戈壁滩研究原子弹、到苏联留学六年想报效祖国以及孙家栋看到红旗冉冉升起的几幅画返给编辑看效果。编辑回话说:“大力推进,就是你了。”

  于是,丁世谦迎难而上,没日没夜地画起来。当他画完最后一幅画时,写下一段总结:“每天都画到深夜三点以后,一坐就是九十多天,十分投入,左肘因伏案时间太久生了个淤疮,使小臂水肿,为了赶时间没上医院,自我热敷现已痊愈,作此记录为念。”

  80幅航天主题创作,每张故事内容都不一样,如何在一张画面里体现几个不同的场景?如何在一张画面里讲清楚一个持续性的故事?丁世谦说,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思考和打破陈规,才会有新体会。”

  在表达“孙家栋在短时间内使第一颗卫星上天”时,丁世谦使用漫画分镜的手法,通过在一张图中分出上下两个板块,上半张描绘离开地球在太空运行的卫星,下半张描绘孙家栋在发射基地仰望星空,解决了空间表达的问题。在画“外国对中国的航天事业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幅时,他仅仅通过几个夸张的面部表情就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表达。

  用一支妙笔

  讲时代故事

  翻看丁世谦的作品,能强烈感受到他作品的时代性。

  近年来,他开始着手画连环画《生活百图》。他不停地用画笔讲当代故事:讲信息时代下手机不离视线的年轻人,讲衣橱里的塑料模特“下岗”后回到农村替代了稻草人,讲但凡沾了“土”字就备受追捧的鸡、鸭、鹅,讲新时代下流行的AA制……

  《街头歌手》也是这本连环画中的一幅。由无数根0.1毫米线条勾勒出来的“卡姿兰大眼睛”“泡面头”“嘟嘟唇”,混着橱窗玻璃的反光,在“富兰克林”的招牌之下,新时代女模海报霸气地占据整幅画的三分之一。几条墨色勾勒出身着休闲卫衣的青年吉他歌手,他正坐在海报跟前,抱着吉他全情地弹唱,“青春在路上,边走边唱”的牌子随意摆在脚边的吉他箱里,围观群众把钱拽在手里捏了又捏……

  这是一幅运用了钢笔、签字笔、毛笔等不同笔型的白描,并且将0.1毫米、0.2毫米、0.5毫米等粗细不一的签字笔用了个遍。

  丁世谦说,0.1毫米的签字笔就很适合画辣妹那一头野蛮的头发丝,而吉他手所穿的套头衫又属于柔软中带有厚重感的质地,因此运用了小号毛笔去勾勒轮廓。“不同的笔型勾勒出不同的质感,包括牛仔裤、毛衣、磨破的边角等,它们的质感都不一样。”对于创作,丁世谦永远都是一丝不苟。最近,他刚画完两幅作品,分别是《强国梦》和《战疫》。

  丁世谦一直在“玩”的路上不停更新自己观察外界的角度。在 79 岁的这一年,他用上了摄像更清晰的手机来拍摄素材。前不久,他去了趟江南水乡,又去了黄山、庐山,新手机刚好派上大用场。这不,他正忙碌着整理照片素材。说不定哪天,他又会搞出什么新花样了!

  

   (文/曾锐可 图/受访者提供)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7caf81b01882e183f48036b.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