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舆情 > 正文

“千万工程”探索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新路

发布时间:2023-09-21 来源: 云南政协 作者:佚名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千万工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大实践。浙江20年持之以恒推动“千万工程”,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共建共享,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千万工程”何以能带来财富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笔者携调研组赴浙江杭州、绍兴、金华、湖州等地一些村镇走访调研,探寻“千万工程”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和成功奥秘。

  “千万工程”造就美丽乡村。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浙江经济发展较好但城乡差距较大、绝大多数村庄环境“脏乱差”状况,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即“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3年6月,“千万工程”启动,浙江农村从突出的垃圾问题处理起步,全面推进村内道路改建、垃圾分类、农村改厕、畜禽粪污废弃物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河沟清淤、村庄绿化、村民卫生习惯改变和环境意识转变等有关人居环境整治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逐步建成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村。之后,“千万工程”内容拓展到农民住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升级,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最终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形成“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局面。作为“千万工程”重要起源地的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在原有人居环境示范建设基础上,建设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建成集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美好生活中心”,使农村居民离土不离村就地享受现代高品质城市生活。绍兴市柯桥区棠棣村、金华市浦江县上河村、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等一批早先人居环境较差的村庄,通过环境大整治实现大转变。上河村因家庭作坊式水晶加工兴盛,余村因盲目开采石灰岩资源和兴办水泥厂,都一度使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千万工程”推动这些村探索实践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新路,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范例。

  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振兴。“千万工程”着力于人居环境整治,致力于生态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但不遏制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而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千万工程”强调“千村千面”“万村万象”,各村分类确定建设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产业,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改善的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也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和资金支持。梅林村以现代农业和数字化智能制造业为抓手做大产业。棠棣村以花木交易为主导产业,并发展“兰文化”创意研学为主的特色旅游。上河村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计划,修复古村落,小山村蝶变为“中国诗人小镇”,使其成为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余村对既有工业进行升级改造、迁址集中,保留其村级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依靠生态修复,发展生态旅游,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来产业振兴。

  共建共治实现共富。“千万工程”20年持续发力,成为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是基于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民至上的内在运作机制。从省市到县乡,党政“一把手”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千万工程”。农民群众发挥重要主体作用,或捐资或出工出力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党政领导主动深入基层下访接访,倾听群众呼声,吸纳群众诉求。村庄整治规划和建设方案,经村民讨论、民主决策。村民是美丽乡村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

  “千万工程”是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实现共同富裕的改革工程。从所调研各村的情况看,环境整治并没有影响居民就业、减少居民收入,相反,生态效应带来的新业态使居民就业扩大、收入增加。从全省看,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00多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00多元,连续38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连续十年缩小,为全国倍差最小的省区。

  数字化赋能未来乡村的共富之路。“千万工程”使乡村更像乡村,乡村的农业生产功能得到保障和强化,农民习惯居住的古村落不断修缮,历史文化遗迹被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乡村保住了田园,留住了乡愁,数字化则让乡村走向未来,让农民在乡村享受现代化生活。所调研浙江各村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都注入数字元素,打造未来智慧场景。梅林村紧扣“共同富裕+数字乡村”,推进智慧医疗。余村建设智慧共享的未来社区,实现向“智安乡村”转变。数字化增进了乡村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千万工程”经验可感可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千万工程”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口,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探索出了一条可观可感、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新路。

  “千万工程”贯穿了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把握人民愿望,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者的奋斗目标,是浙江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居环境整治,直面农村居民反映最强烈的农村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直面农业农村发展难题。不断升级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顺应了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千万工程”的宗旨和目标任务明确具体。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指出,“千万工程”是浙江省着眼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而实施的,它找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金钥匙”,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

  “千万工程”是“两山”理念的成功实践和重要例证。“千万工程”之所以不仅带来生态环境改善,而且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那是因为“千万工程”正确处理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环境保护的关系,创造了发展新优势,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双赢。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富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了农村生活富裕水平。“千万工程”20年实践表明,生态资源优势可以转变为财富增长优势,“两山”能转化,保护“绿水青山”能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千万工程”是从人居环境整治起步的共富工程。“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了共同富裕。“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省内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村面貌实现从“脏乱差”到“强富美”的蝶变。这种蝶变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具备现代城镇生活条件,让农村居民能就地享受现代高品质城市生活,促进了城乡均衡和一体化,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不是所有人都要生活在城市里,关键是农村的生活质量不差于城市,所有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浙江实践的这一重要论述,探索指明了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国式城镇化的新路。

  “千万工程”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共同富裕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标杆、提供了示范。要充分认识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其蕴含的科学方法,加强经验研究、吸收和运用,补齐目前中国乡村建设存在的短板。各地要主动对标找差,正视农村人居环境仍然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因地制宜推进乡村风貌改善提升和产业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扎实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更好展现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作者钱振明系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敬文书院院长、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lilyj/270518.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