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委员:以“三育”为支点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
“人才和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两大基本要素。如果没有这两个要素,新质生产力将是无本之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郭媛媛看来,新质生产力是基于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研发应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质,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造和产业结构再造能效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打造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人才、数据两大基础生产要素培育。其中,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适应新质生产力市场实现价值的创新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郭媛媛表示,传统的线性教育思维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新质生产关系,“我们需要能迅速集成信息、多源应用多种高新设备、挖掘新质生产要素价值的人才。”
“我们还需要形成更加广泛的、基础性的人才梯队。”在郭媛媛看来,高校必须成为培育这种创新人才的“主力军”。她认为,原来高校的精英教育、关门办学等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高质量推进高等“数智教育”,培养能够充分利用机器力量创造正向价值的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
“可以选取北京、上海等科技创新型城市作为人才培养试点,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市场实现价值的创新型人才。”郭媛媛表示,培养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要以“三育”为支点:以高校智慧环境全覆盖新生态,加快对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培育的“境育”;以教学资源手段智能化融合新运用,加快对新质生产力人才数智素质的“新育”;以面向社会和当地科技创新产业产教融合,加快对新质生产力人才能力的“合育”。
郭媛媛进一步建议,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为基础,建设智慧校园,完善大学生教育的日常数智化真虚融合场景,促进大学生将新技术融入学习习惯和创新、创造模式;采用如功能性游戏等专业教学拟真模型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智能化水平;以智能渗透、产教融合为主线,跨界、融汇、创新为特点,构建高校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全链条全方位融合、上下层面衔接和横向连接有序的共建合力,实现对新质生产力人才及其能力的创新、协同培养。(谢阿愁 李木元 宋宝刚 韩月)
原文链接:http://www.bjzx.gov.cn/zxgz/qgzx/202403/t20240314_473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