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加快能源低碳转型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截图20240307095709_毒霸看图(1).png

  必须准确把握“双碳”工作重点方向,合理选择“双碳”目标实施路径,构建科学高效的政策体系,确保我国“双碳”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

  1月31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了这个话题:“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两次集体学习,都重点关注了绿色转型、绿色发展,足见其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聚焦“双碳”发展目标,我国要在10年内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格局具有较大发展惯性,存在较为严重的“碳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二是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任务重。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高耗能、高排放、低能效等问题并存,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30%,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紧迫艰巨。三是建筑、交通等重点用能单位碳排放量大、点多面广。我国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的2/3,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人数多、涉及范围广,对全社会全面达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准确把握“双碳”工作重点方向,合理选择“双碳”目标实施路径,构建科学高效的政策体系,确保我国“双碳”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创新驱动,加快建立适应“双碳”目标的技术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快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低碳化发展。在“双碳”目标任务下,要综合考虑当前国际国内能源发展形势,加快推动能源体系智慧升级、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

  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源网荷储协调互济能力,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鼓励微电网、泛能网等新型智慧能源网络柔性互联,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创新示范和新场景推广应用,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和绿电消费能力。建立完善各类电力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以绿电消费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培育电、气、热、冷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兴经营主体,促进低碳绿色电力开发利用。

  要着力打造低碳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农业种植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控制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种养业和产业,加快培育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平台、新业态。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业态,向生态高效循环要减排、要低碳。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运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在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建设一批农业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

  要大力推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低碳城市交通、低碳港口试点,加快优化交通运输网络结构,提高客运货运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法规标准建设,将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切实纳入行业发展整体规划。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开展节能减排相关政策软科学研究,启动节能低碳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开展节能科技工程项目试点示范。

  要推广建设绿色建筑打造绿色城市。强化绿色建筑顶层设计,建立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绿色建造技术体系、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支撑,积极推进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一体化装修的方式;有效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提升建造手段信息化水平。强化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引领,打造绿色建造应用场景,形成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


原文链接:https://www.shszx.gov.cn/shzx/wyxl/content/2b9f0bb4-8897-438e-b50f-184c33caa3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