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画卷 ——3位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共话“乡村振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重大使命。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全国两会期间,林海、王凌、王传喜3位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各自调研情况,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面向农业主产区配置教育科技资源
2023年山东全年粮食总产1131.1亿斤,无论是面积、单产还是总产都实现“三增”,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山东是农业大省和农业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林海委员认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重任在肩。
调研中,林海发现,山东有超过万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黄河下游生态保护、盐碱地改良提升以及水、肥、药高效利用,需要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特别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迫切需要精通农业技术、能独立攻克“卡脖子”难题且善于产业经营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
“农业强国建设在于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离不开教育、人才、科技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林海说,山东在农业高等教育中缺乏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他建议,应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上向山东等农业主产区倾斜,支持设立农业、兽医等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名额,同时,启动实施卓越农艺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计划试点。
“建议设立卓越农艺师计划招生专项,借鉴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推动校企实践育人资源统筹利用,立足农业生产全过程培养人才。”林海表示,应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高素质、复合型农业类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此外,林海建议,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支持山东等农业主产区新建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强省建设。
让“小特产”撬动“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做好“土特产”文章,强调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看似普通的“土特产”,一头连着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是独具魅力的地域“名片”,又是百姓致富的“聚宝盆”。
枣庄市政协副主席王凌委员表示,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把不少小特产、“土特产”培育成了大产业。但发展“土特产”产业的致富路,也并非一路坦途。
在调研中,王凌发现,“土特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品牌效应不突出、产业链延伸不充分等问题。以枣庄石榴产业为例,作为季节性水果,石榴成熟期集中,但由于冷链系统不完备,储存难、运销成本高。此外,高品质石榴产品研发时间长、费用高,现有石榴深加工企业暂不具备成果转化能力,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如何实现以“土”生“金”?王凌建议,应推动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更多特色产品,加快构建“政府+科研院所+基层农技推广站+企业”的科技创新联合体,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优质科研成果,通过增强科技支撑夯实“土特产”产业发展基础。
同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实体和农业龙头企业,激发“土特产”产业活力,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建立益农机制,让农户分享“土特产”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提升“土特产”致富带动能力。
在推进“土特产”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王凌认为,应坚持农文旅并重,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防止“土特产”产品同质化;加快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实现提质减损。
“此外,还应强化‘土特产’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王凌说,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土特产”产业的发展,实施特色产业综合治理工程,有效解决生产、运输及后续发展问题。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要跑出“加速度”,农村集体经济是重要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单一、力量相对薄弱,土地碎片化问题突出,规模化效益不明显,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小,缺少具有市场经济思维和管理运营能力的人才。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解决乡村产业振兴“造血”问题,始终是王传喜关注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村探索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村企(社)合一体制。
“把多元化的经济运营机制融入到村集体经济中来,适合合作的搞合作,适合自主经营的自主经营。”王传喜说,同时有序规范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培育一批经营运行好、农民受益多、发展前景广的优秀合作社。
针对土地碎片化,王传喜建议,科学推进土地调整试点,充分利用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机遇,积极稳妥推进解决人地不均、零散经营问题;根据人口增减情况,探索在集体经济组织内对土地使用权进行微调整,推广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集约化经营模式,提高土地效益和农民收益。
与此同时,强化片区共建思维,在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导向下,结合地缘优势、传统习惯、产业相近等实际情况,探索以多个村庄为单位,打造联村特色产业,形成片区产业链,解决“一村一业不成规模,一村一品难塑品牌”的问题。
“人才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王传喜说,要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选、培、考”机制,拓宽用人渠道,通过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村干部抓党建、促发展能力,把他们培养成讲政治、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43/202403/14ceeac9-ed26-455b-96e7-5162a6b449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