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筑牢现代农业强省基石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山东政协 作者:佚名

  

  德州市政协(发言人:康志民)

  建设农业强省,粮食生产是基石。为确保党和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实落地,我省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国家粮食安全观,主动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2年站上1100亿斤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一些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是齐抓共管合力不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机制不健全、具体办法不多,党政负责同志专门就粮食生产开展调查研究较少。二是科技保障不够有力。粮食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推广保障力量较弱。三是种粮主体实力不强。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偏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还比较粗放,服务能力仍然较弱。四是粮食产量增幅收窄。多年来,我省粮食面积和产量高位运行,现有资源条件下,粮食大幅增产难度加大。五是政策体系尚不健全。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对种粮大市没有奖补。粮食生产的金融信贷产品还不够多元,对标“一触即达”式的金融服务还有不小差距。为此,建议:

  一、强化体制赋能,推进“书记抓粮”。在省级层面设立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书记抓粮”“党政同责”机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认领“指挥田”制度,做到省抓骨干市、市抓核心区、县抓高产片、镇抓示范方、村抓样板田。将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做法作为省级战略在全省推广,并给予大力支持。

  二、强化技术赋能,推进科技兴粮。一是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邀请院士、专家科学论证,规范供种、深耕、播种、管理、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六统一”技术,制定《小麦玉米生产能力提升山东技术规范》,以省级地方标准形式出台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方案。二是加强技术攻关与推广。加大密植增产、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一防双减、减垄增地、节粮减损等粮食增产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推行“专家科技服务责任区”制度,实现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网深度融合。三是加强种业创新。实施农业良种工程,推动建设国家粮食种业创新基地,大力支持全国唯一的小麦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在种业国家重大课题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强化主体赋能,推进规模种粮。一是加大培育力度。实施种粮大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行动,继续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力争2025年底规模经营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60%。二是注重示范引领。实施粮食经营主体典型培育工程,加大典型选树培育力度,做到“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三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综合为农服务中心,解决粮食烘干、晾晒、储存等难题,力争实现全省年托管服务耕地面积一亿亩。借鉴山西省经验做法,出台《山东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从法律层面保障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四、强化生态赋能,推进绿色增粮。一是集成应用绿色增产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技术,大力推广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秸秆粉碎深耕还田、生物堆肥还田等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通过滴灌增施微生物菌剂,实现水肥菌精准管理。二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编制粮食生产全流程节水技术标准,分区域规模化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对支渠以下的末级渠道实施衬砌,彻底打通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最后一公里”。三是探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奖补力度,借鉴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经验,完善粮食主产区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压实各方保护耕地责任。

  五、强化政策赋能,推进机制保粮。一是持续加大投入。提高省财政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额度,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亩均财政资金投入和每万亩工程管护费。二是加强考核奖惩。将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工作列入全省年度考核单项奖,统筹产量和增速指标,加大奖惩力度,让扛稳粮食生产责任的产粮大市不吃亏、争头彩。三是创新金融支持。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农耕贷”“强村贷”“农业生产托管贷”等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大力推广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池”承接机制,逐步健全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机制,切实降低农业融资成本。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43/202309/d3f98be6-f2ba-44fa-acef-3bec40d1650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