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特别策划丨发挥政协优势 助力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21-08-16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今年以来,四川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们也纷纷围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为建设科技强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政协实践

  成都市政协:科技创新 政协赋能

  5月23日,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在成都正式揭牌。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的揭牌,标志着又一在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这对于成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感言,争取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成都来之不易、前后耗时多年,这是来自全国、省、市三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川藏铁路列为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敏锐捕捉到这一讯息的成都市政协很快将“成都建设全国高铁枢纽城市”作为重点课题开展调研,组织各级政协委员察实情、出实招,为川藏铁路建设务实建言。

  “川藏铁路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都具有积极意义。”多次参与相关调研的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认为,推进川藏铁路建设,既是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也是夯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她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和协同合作,高质量建好这条“战略大通道”“脱贫大通道”。

  2019年,部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在蓉组建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议从战略角度出发,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2020年,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再次联名呼吁,持续纵深推进川藏大通道建设,加快实质性建设进度。今年,委员的呼声终于得到了回应,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成都。

  提案,是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切实提升政协履职质效的主要手段。去年,成都市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建议》《关于设立优秀科技人才计划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关于高校免征企业所得税和科技创新人才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等提案均为助力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今年,委员们又从打造中西部创投之都、夯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成都科技创新谋划未来之路。

  “科技创新、政协赋能。”成都市政协提案委主任谢瑞金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科技创新,尤其是新基建、新技术、人才计划、前沿科技方面的提案已成为全市政协委员建言资政的重点。

  成都市政协围绕科技创新开展的工作还远不止如此,科技创新的背后,总有成都政协人的身影。在去年召开的成都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来自科协界别委员专门围绕科技创新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进行讨论,委员们从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打破技术和市场“两张皮”现象、加强成渝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西部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金点子。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要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园区科协秘书长皮建军认为,要加快创新型蓉城建设,打造成都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科学家和企业的精准对接。

  今年以来,成都科技创新按下加速键。上半年,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建设的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建设的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双双落户成都,在蓉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到12家;截至今年3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900余家;成都“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已汇聚双创服务机构近800家,双创服务产品达2600多款、科技成果2300余项,累计实现技术交易额超4200亿元……

  为了解“科创通”服务创新创业情况,今年5月,成都市政协副主席甘华田率市政协科教医卫体委员会前往“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展“开放型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路径研究”调研,委员们针对全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出意见建议。

  同月,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徐玖平率市政协科教医卫体委员会先后围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以数字化赋能新业态,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献计出力。

  (李继梅 记者 姜寒冬)

  绵阳市政协:高质量履职服务科技城建设

  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国防建设。绵阳市政协紧盯科技创新这一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切实找准政协履职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以“做好对上争取、建好协商平台、抓好专项活动”为载体,积极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落实,以高质量履职服务科技城建设。

  

  图为绵阳长虹集团“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生产线。记者 张聪 摄

  

  图为泸州酿酒智能化生产设备运行情况。记者 张聪 摄

  绵阳市政协注重发挥民主党派“直通车”作用,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大力支持。在省政协推动帮助下,争取全国政协领导来绵调研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形成关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提交中共中央,引起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回应,直接推动了四川依托成德绵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邀请全国政协领导率队来绵调研军民融合发展和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形成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突出绵阳科技城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地位的建议》,促进了4项先行先试政策在绵落地实施。

  争取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专家组等团体和单位,就非公企业军民融合、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争取省政协到绵开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重点课题调研,帮助绵阳破解军民融合发展“瓶颈”问题,探索形成符合绵阳实际的经验成果,促进了有利于绵阳科技创新外部环境的形成。

  第七届绵阳市政协以来,始终坚持每年将科技创新纳入年度协商议题,同时为政协委员、各党派团体搭建好协商平台,积极围绕科技创新建真言、增共识。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院所院校是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重要供给方,企业是创新要素的需求方,只有院企校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才能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9月5日,绵阳市政协开展“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陈刚委员在讨论会上发言。为开好此次常委会,绵阳市政协调研组深入科技城管委会各部门、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国防工办)、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以及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等单位座谈了解情况,赴深圳、株洲、长沙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形成了1个综合调研报告、5个专题调研报告,许多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采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服务国防建设为基础,以军民融合为重点,努力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高地,探索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特区的路径。”2020年9月19日,刘鹤副总理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第十四次部际协调小组会议上指出。绵阳市政协迅速行动,庚即召开征集区域科技创新特区建设意见建议座谈会,形成《关于探索打造绵阳科技创新特区的建议》专报绵阳市委,提出科技创新特区目标定位、主要工作着力点、落实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26条建议,绵阳市委领导批示相关单位研究采纳。2021年3月,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绵阳科技城探索建立区域科技创新特区。

  同时,绵阳市政协还通过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积极为科技创新建言献策。绵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以来,涉及科技创新的大会发言12次、提案79件、社情民意信息213条。

  自2015年以来,绵阳市政协立足职能、找准定位,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按照省政协部署要求,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平台,全面开展助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专项活动,成立助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意见、建立工作机制,连续三年召开全市政协系统助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广泛动员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其中。

  绵阳市政协积极引导和支持广大政协委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和助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围绕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成果转化等出智出力,争做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王国春、何苗、周勇等一批委员立足岗位施展才干,积极投身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在全省上报中央由绵阳探索的多条全创经验中,军民融合银行保密制度、军民融合磁材标准创新中心等多条内容源于政协组织助推和委员创新实践。

  助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专项活动期间,绵阳市各级政协委员参与达4356人次,牵头各类项目223个,撰写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意见建议2417条。

  (龚凯华 记者 陈冰馨)

  攀枝花市政协:聚焦创新发展做好“钒钛”文章

  “要把发展钒钛产业作为强产业、引企业、聚人口的主抓手,奋力推动钒钛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为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5月7日,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在全市钒钛产业发展工作专题会上强调。

  攀枝花是一座因矿而建、因钢而兴的工业城市。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做好钒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市政协的履职重点。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基。通过吸纳更多专业人才,组建创新团队,钒钛产业发展才能获得更多‘源头活水’。”市政协常委、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雪峰表示。

  去年5月,攀枝花市依托钛产业领军人才集聚攻关计划,引进多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钛及其复合材料加工与处理专家,张雪峰是该人才引进项目主要负责人。他认为,专家团队的引入能为攀枝花钛及其复合材料深加工产品开发与产业化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推动国家级钒钛科技创新基地的培育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政策支持则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2019年7月,攀枝花出台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相关决定,开启以“两城”建设引领推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新征程。

  “建议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参与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长期稳定和开放共享的高效协作创新网络,促进钒钛行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加强与成渝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探索组建钒钛新材料国家实验室”“建议通过开展技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交易、专家人才培养、创业融资孵化为一体的全链条技术转移服务,使攀枝花成为成渝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先承载地”……

  攀枝花市政协紧跟市委步伐,围绕科技支撑“两城”建设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建言献策。会后,相关意见建议被整理汇总为书面报告,呈交市委、市政府参考,得到市委书记的肯定批示。此后,市政协多次开展相关调研视察,并鼓励各级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要紧紧围绕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等全市重点工作,科学确定选题,深入协商议政,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睿智之言和务实之策。”3月初,张正红专题调研市政协工作,并为政协工作“点题”。

  书记“点题”,政协行动。为深入调研攀枝花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自3月底以来,市政协便开始进行“新阶段攀枝花产业创新发展战略”重点课题研究活动。按照工作计划,此项重点课题研究预计将于7月底之前完成研究考察,并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呈交相关部门参考。

  “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助推全市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城’建设贡献政协力量。”市政协主席李群林表示。

  (周洁 记者 侯诗羽)

  提案点读

  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提案名称:《加强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助力打造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提案人:郭春生

  提案缘由——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指出成渝地区要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难度大,开发强度极高,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引进周期长,配套设施规模庞大。虽然国内国外有很多学习的样板,但资金总量、知识积累、创新意识相对其他科技创新中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一方面需要科学宏观规划,加强“双一流”学校的建设,加快大科学装置的建成投入使用,另一方面也必须注重创新生态环境的建设,重点围绕着发明发现、成果转化和企业生产三个环节,让人才能自由充分的成长,增加创新成果数量,加强成果本地转化,使创新真正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引擎。

  提案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设置创新中心建设指标通过调研、考察、数据总结、理论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的创新因素。在最能表现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知识创造水平、产业创新水平和创新对经济贡献水平框架下提炼细节指标,对大学实力、人才水平、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专利申请、风险投资、企业实力、企业成长、创业密度等紧密联系创新能力的指标做充分论证总结,并以此对标一流、引领发展,发挥后发优势。

  二是加强有利于人才集聚、成长的生态环境建设。目前,成渝两地的人才引进的政策已经全面落地,人才服务窗口已全部开放,人才引进取得较大的成绩。但仍需要正确看待高端人才的稀缺性和高流动性,正视与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差距。结合成渝实际需要,明确什么研究方向、什么位置需要人才,避免盲目引进。对高端人才要尊重其个性特点,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扰。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创新性,创造性人才。

  三是探索和落实更加积极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成渝两地已经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拥有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的“成都经验”。在资金、人才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探索更加积极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增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效应,是实现成渝创新赶超的有效途径。

  四是以“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为抓手,完善创新型企业成长生态环境。正确认识到“瞪羚企业”数量和质量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创新活力和发展速度。加强对身处创新一线的“瞪羚企业”的帮扶,改进目前普惠式帮助形式,加强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一是要从“瞪羚”计划建设入手,完善相关制度。二是要增加投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类似“瞪羚企业”的创新成长企业身上,在人才等方面为“瞪羚企业”做好支持和保障。三是加强“瞪羚”品牌建设,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瞪羚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四是尊重成长性企业的发展规律,要灵活监管,给予企业弹性发展空间。

  (记者 侯诗羽 整理)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创新发展数字经济

  提案名称:《关于“坚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快创建国家级超高清视频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提案人:王家福

  联合提案人:寒露、王文、罗先刚、魏彦玉

  提案缘由——

  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重点提出“着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智慧文旅、网络视听等数字应用新场景,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等。超高清视频既是我省“5+1”战略中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支撑体系,又是未来文化科技产业领域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我省拥有众多的影视文化旅游资源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但没有一个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领军企业、没有一个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应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产业园区与重点项目,形成一批由代表性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产业聚集地。

  提案建议——

  建议“坚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快创建国家级超高清视频科技创新中心”,立足成都、带动全省、引领西部、辐射全国,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国家级超高清视频科技创新中心。

  支持成都影视硅谷国家超高清基地创建成立“国家超高清视频技创新中心”,支持成立超高清视频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新视频创新应用研究院、沉浸式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支持成都成立基于影视动漫、数字文旅/文博/文创为核心的文化科技领域的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支持部分有条件高校增设文化科技融合方面的研究生专业,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和科技融合型交叉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

  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国家广电总局批复并落户成都影视硅谷的全国首个国家级超高清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

  积极支持我省加快建设“一核多极”现代高科技摄影棚基地,致力于打造以成都影视城为“一核”、全省文化旅游风景名胜聚集所在地区为“多极”、摄影棚和实景拍摄地相结合的“一核多极、棚景协同、文旅融合、星耀天府”的四川超高清影视摄制基地群落。

  支持成都乃至四川创建多个文化科技重点示范型工程/平台型项目,推进5G+4K/8K 超高清著名景区景点直播“数字文旅”体验系统、极清世界超高清视频展映与版权交易平台、索贝4K/8K 制播系统、超高清4K/8K 数字影院播放系统,建设影视硅谷摄录演应用业务支撑云平台、沉浸式裸眼VR 超高清(8K/12K)数字文旅体验系统、胶片电影数字化与超高清创新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

  (记者 陈冰馨 整理)

  委员连线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提升科技发展竞争力

  宋海涛(省政协委员、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正面临着新的国际竞争形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原创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必须建立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打造一支具有创新自信、敢于攻坚克难的高水平创新队伍,才能把科技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技术路线图计划,遴选支持重大创新产品,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团队,统筹推进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科技创新最关键的是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这不仅关系着四川人才队伍的优化和长足发展,也关系着四川科技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在我看来,加快科技人员培养,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学科领域布局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加强原始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加大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评价机制、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原始创新;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资助力度,把优秀青年人才放到重大科技攻坚中、重要岗位上去历练,健全与青年人才岗位、能力、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

  二是高校要深化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大力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研究生培养是创新人才发现和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坚持科研与育人相结合、出人才出成果并重,创新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浓厚科研兴趣、科学素养高、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创新生力军。

  (记者 张聪 整理)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1a0a909a57854f799b50e935d916fd28-2c93ea8279635d890179abef6874066f.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