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红”与“绿”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她见证了一段伟大的革命历程,铸就了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
今年夏天,有机会走进井冈山,得以圆梦。流连在革命旧址和青山绿水之间,解读井冈山,感悟井冈山,感受井冈山的“红”与“绿”,让我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井冈“红”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
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绘出井冈山的红色底色。
井冈山是一座红色的山。井冈山的红,是曾经飘扬在山水之间的红军旗帜的颜色,是用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红得鲜艳、红得厚重。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的秋收起义队伍踏上井冈山。次年,秋收起义队伍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宁冈汇聚。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历史问题,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星星之火在此燎原,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如今,九十多年前的硝烟已经远去,但在井冈山留下的众多革命遗迹仍然熠熠生辉:茅坪八角楼、茨坪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红军挑粮小道、朱德挑粮用过的扁担……每一处旧址、每一件文物,都似颗颗红星撒落在烈士鲜血浸染过的红土地上,见证着那段激荡人心的峥嵘岁月,诉说着那些为了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不朽功绩。
或许是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的滋养,井冈红米也是红色的。红米是井冈山特产,因米皮呈酱红色而得名,红军在井冈山时期吃的“红米饭”就是这种米。
在前往黄洋界朱毛红军挑粮小道途中,导游带我们去了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家的农家乐就餐。在绿树和翠竹掩映的院子里,我们吃了香喷喷的红米饭,喝了甘甜的南瓜汤,品尝了香糯的糍粑,感受了井冈山人的热情和好客。“井冈红米米色粉红,米粒长,口感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营养也很丰富。”彭夏英向我们介绍井冈山红米的时候,脸上满是自豪。
饭后,我们顶着骄阳前往位于黄洋界的红军挑粮小道,领略那条红色道路的风采。
今天的红军挑粮小道,单程3100米的路程,600余米的相对高度,一头连着山头的黄洋界,一头连着山下的源头村。路是羊肠小道,最初尚有一段石阶,行至半途变成石板路和土路,崎岖不平,蜿蜒曲折。
当年的朱德年过四十,坚持亲自挑粮,并留下“朱德的扁担”的美谈。在毛泽东、朱德亲自带头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
这条普通陡峭的小道,早已镌刻上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朱德当年用过的扁担被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其故事编入了小学课本,成为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今天,这条小道已成为五湖四海的人们洗涤心灵、重温革命精神的地方。
由于时间匆忙,我们没有体验挑粮,成为一个小小的遗憾。在挑粮小道,我们遇到了体验挑粮的一队来自四川的游客,他们穿着红军服,挎着粮食袋。四川老乡热情地介绍了挑粮体验:刚上路时很轻松,但没过多久就浑身是汗,脚步越来越慢,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迈不动步子的时候,想想红军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就擦干汗水继续前行。到达山顶那一刻,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大概是与红军战士挑粮到达山顶相似的喜悦吧。
站在山顶,微风拂过,树影婆娑,眼前仿佛闪过一队队挑粮的红军官兵,他们脚穿草鞋,肩挑粮食,精神抖擞,步伐矫健,迅疾地行进在挑粮小道上……看着山下的小路和茫茫云海,令人感慨万千:这条挑粮小道已走过了千万人,现在已无法分辨哪一处曾经留下红军战士的脚印,但在前进的征程中,后来人都被信仰的那束光照亮。
井冈“绿”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
毛主席的《念奴娇·井冈山》,让井冈山的盎然绿意和如画风光呼之欲出。
井冈山是一座绿色的山。绿得活泼,绿得灵动。
井冈山地处赣湘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井冈山是一个绿色宝库,置身其间,山峦叠嶂,河道蜿蜒,梯田相伴,风光如画。那浓厚的绿,漫山遍野,触目皆是,如影随形,充盈四处,让人满脸满眼满心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绿。难怪井冈山人自豪地说:“井冈山的空气都是甜的!”
井冈山绿色林海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井冈翠竹。
井冈翠竹多为毛竹,是我国特有的禾木科植物,又名楠竹、孟宗竹、江南竹、茅竹,是井冈山一种重要的林产,修直挺拔,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密密麻麻。井冈翠竹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写下过壮丽的诗篇:在过去的峥嵘岁月里,漫山遍野的翠竹好像是挥舞着的杀敌长剑,军民用它做矛、做刀柄,锯成竹梆传信号,扎成竹筏送军情,编织斗笠送红军。在特殊年代,井冈翠竹象征了坚强不屈、勇敢乐观的军民,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挤上火车,走上迢迢征途,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力量。
初夏时节,草木葱茏、翠竹茂密,井冈山一片绿意,虽是烈日炎炎,仍让人心旷神怡。
从挑粮小道返回茨坪途中,在通向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的蜿蜒山路上,密密麻麻地生长着毛竹,一根根比碗口还粗。彭夏英的家就掩映在翠竹中。
“彭姐可厉害哩!她这几年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是神山村的名人,也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说起彭夏英,神山村村民争相点赞。
彭夏英的故事令人钦佩而动容:多年前,彭夏英的丈夫外出务工负伤,她家成了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这几年,乡村旅游给神山村带来了人气,彭夏英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还和丈夫开了神山特产小卖部,腊肉、米果、笋干、茶叶、米酒、竹器等土特产成了抢手货。彭夏英还主动放弃低保并主动申请脱贫,带动乡亲共同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你们很难想象,过去的神山村曾是‘麻雀飞过不落地,挑夫进村不伸手’的地方。”说起神山村的变化,这个朴实干练的农家妇女根本止不住话匣子,身板也像竹子一样坚挺。神山村近年来以旅游扶贫为抓手,发展糍粑、竹制品、精品民宿,并将八角楼、黄洋界等红色景区景点串联起来,融入井冈山的全域旅游新版图,让更多村民受益,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难怪,在井冈山,随处可见“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的标语。这是所有井冈山人的心声呵。
“前人开路后人走呵,前人栽茶后人尝呵……”农家乐服务员给我们唱了一曲井冈山经典老歌《请茶歌》,歌声悠悠,韵味绵长,它唱响了井冈儿女的心声:今日井冈山人,在传承红色、编织绿色中创造着美好的新生活。
九十多年前,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九十多年后,全国率先脱贫的梦想,在这里实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巍巍井冈,已如一座丰碑,岿然矗立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地上。在井冈山,红与绿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天然承接。她耀眼的红,她醉人的绿,她的过去和现在,她的表象与内涵,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家园。
(夏克斌)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af581df017b3d66f84508e1.html
>>上一篇:从红色家书中感悟党史力量
>>下一篇:风吹过的夏天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