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锻造新质生产力科研尖兵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锻造新质生产力科研尖兵
——米立伟常委代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看,科技与人才是关键。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看,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汇聚人才集结、科技兴盛、产业升级优势。从我省抓好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需要看,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是我省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中交出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优秀答卷的必由之路。
一、我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现状
(一)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初见格局。我省已初步打造出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两城一谷”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平台大格局,共建设省级实验室20家,覆盖16个省辖市。新建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41家省产业研究院、50家省中试基地、28家省创新联合体,超短超强激光、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启动建设。
(二)创新资源汇聚能力明显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省共引进80位高层次人才担任首席科学家、特聘教授等,在豫两院院士已达46人,国家级人才35人。依托“两城一谷”,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由2020年的6310家、11826家,增至2023年的1.2万家、2.6万家。
(三)高水平人才培育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3年底,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培养基地、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等形式强化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育,累计培养博士生2千人、硕士生3万人,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高学历的科学研究人员。近3年涌现中原学者22名。
(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不断涌现。2023年全年获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3项,中央财政支持经费4.07亿元。争取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110项、经费5.52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1367.6亿元,增速为33.4%。
二、我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端平台建设不足,能级尚需提升。国家级平台尚较缺乏。省内除郑州外,其他地市在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才吸引力方面均表现一般,尚不足以支撑起更高级别的科技平台。虽然我省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标国家实验室等顶尖标杆平台,在建设水平、创新能力及人才资源上还有不小差距。
(二)创新力量较为薄弱,协同创新不足。科技平台建设虽有利于我省汇聚创新资源,但整体上看创新力量仍较为薄弱。企业、工程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之间各自为战或相互脱节的情况较普遍,各主体合作深度广度不够。
(三)投入经费来源单一,财政压力较大。当前已建成的省级实验室,其建设与运行经费以财政非竞争性拨款为主,尚未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地方财政压力有所攀升。投入结构不合理,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投入总量的比例不高。
(四)运行体制不够灵活,创新生态不优。科技平台管理及运行体制创新不足。科技创新配套体系建设不完善。各类研究基地、平台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实施、经费支持之间的匹配关系尚未很好建立,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够;与平台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不完善。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锻造新质生产力科研尖兵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平台体系建设,激发人才资源集聚效能。依托各级各类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建立解决核心共性问题和重大前沿问题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提升平台能级,打造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提升平台对人才的汇聚、培育能力。
(二)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夯实科技创新智力支撑。创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推动科技、教育、人才的三位一体,将人才培养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完善“全职+柔性”招才引智机制。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平台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建立面向全球的科学基金,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加强民间国际科技合作。深化科技创新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同承担科研任务、联合攻关等,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在上海、北京、广州打造“反向飞地”,以国际城市会客厅开展项目路演、招商推介等,跨区域引进人才,设立人才基地。
(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激活多元创新主体动能。针对不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分层管理。加强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联盟等交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各类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优化资本市场科创属性判定机制和标准。
(五)推进产业科技融合,培育科研尖兵成长沃土。打造“产、学、研、创”高度融合的产业孵化平台。依托各地市的资源禀赋优势与产业优势,打造科技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高端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在全域扩展延伸,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产业生态圈。
(来自河南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的发言)
原文链接:https://www.hnzx.gov.cn/2024/07-09/43405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激发产业创新发展动能
>>下一篇:老年心衰患者如何调整生活方式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