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汇智聚力

发布时间:2024-12-17 来源: 山东政协 作者:佚名

  

  12月16日上午,省政协召开2024年第七次月度协商会,围绕“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协商议政。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县域医共体建设问题深入协商互动、共商务实举措,为推动相关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委员发言

  
于金明

  
李爱杰

  
王道伦

  
余之刚

  
李可建

  
王绪美

  
苏宝利

  

  车先礼

  

  扛起肿瘤龙头医院职责

  提升基层规范诊疗水平

  于金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山东是医疗大省,五年多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强基工作,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新形势下如何坚定信心、立足优势,不断补齐我省医疗卫生体系在基层的短板,结合我省实际和省肿瘤医院工作,谈几点建议:

  聚焦创新驱动,强化龙头引领。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龙头医院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首要前提还是要龙头强起来。山东省肿瘤医院作为我省肿瘤专科医院的龙头单位,多年来始终坚持把肿瘤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扛在肩上,做大做强自身。如依托我院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推动全国首台旋转束质子设备投入临床使用,重离子项目也在积极推进,有望成为国际上唯一一家同时拥有质子和重离子系统的医院,实现五年内放疗水平国际领先的宏伟目标。

  发挥示范带动,强化规范诊疗。加强医疗内涵建设,不断提升诊疗规范化水平,是当前医共体建设的重要任务。省肿瘤医院创新性开展了三固定、全覆盖、无死角的免费会议多学科诊疗模式(即会议MDT),运行4年多来已有20余万肿瘤患者从中受益。坚持每月固定医疗质量月度讲评,量化医疗质量和各项指标,真正做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承担全省肿瘤质控职责,定期开展全省肿瘤诊疗质控工作,抽取全省重点病种、问题病例进行专项点评,提升全省规范诊疗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各基层医疗机构对接、共享医疗信息,通过开展肿瘤规范化公开课、远程医疗、会诊、查房和教学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和规范能力。

  积极引才用才,赋能基层发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人才成长成才提供沃土和环境。一方面要在编制使用、人事安排、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等方面更加灵活,充分考虑基层特点,确保人才留得下、靠得住。另一方面,要建立技术持续成长体系,建立人才培养、交流的平台和机制,比如为进修人员提供和本院职工一样的优惠餐饮和住宿,所有的临床和实验条件都是可以利用的,为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进而夯实基层人才根基、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

  李爱杰【省政协委员,潍坊市政协主席】

  近年来,潍坊市全面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着力推动基层医疗资源重组、体系重构、机制重建、服务重塑,全市共建成县域医共体12个,县域内就诊率达94.6%。但仍存在各地医共体推进不平衡,缺乏配套措施支撑;医共体内部联系不紧密,协同效果不突出;基层医务人员不足,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萎缩等问题。为此,建议:

  进一步完善医共体运行模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国家、省出台指导意见及实施意见基础上,广纳各地好经验好做法,从省级层面出台系列配套文件或实施细则,确保医共体建设正确方向。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交通条件、服务人口等因素,以满足紧密型服务为目标。要科学整合资源,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决定资源整合范围和力度,宜分则分,宜合则合,实现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最大化。

  进一步深化医共体协作方式。要做强牵头医院。鼓励牵头医院开展大病和疑难复杂患者诊治、技能培训、远程会诊等服务,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要稳固镇村机构。发挥贴近居民、根植基层优势,提升疾病治疗、应急处置、妇幼卫生以及中医药服务等方面能力水平,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密切三级联动。引导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既按层次分工,又统筹发展,持续提升全生命周期防、治、管服务能力,县级妇幼保健和疾控机构也主动参与、优势互补、互促共进。

  进一步壮大医共体人才队伍。探索“以需定招、免费培养、定向就业”激励政策,实施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医招聘专项计划,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充实基层医师队伍。通过医生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诊疗能力。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持续优化薪酬政策,将基层服务情况纳入职称评审倾斜项目。

  进一步提升医共体服务效能。要拓展服务功能。借助居民长护险、养老床位补助等政策,拓展康复医疗、医养结合等服务,有序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范围。要推动服务下沉。健全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机制,推行医共体内药品统一采购管理,让群众有药可用,用放心药。要加快数字赋能。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促进人口数据、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互联互通。组建县域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

  

  让群众“近”享优质医疗服务

  王道伦【成武县人民医院总医院张楼分院院长】

  紧密型医共体是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有力抓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筹资机制不完善,资金保障不足;高精尖人才匮乏,医技人员紧缺;群众对医共体政策知晓率不高等问题。为此,建议:

  强化政策保障,确保医共体高效运转。按照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和基层医疗卫生补偿机制要求,建立完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设立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基金,用于购置、更新必需医疗设备。建立医师培训和外请专家专项统筹资金,用于县域内医师外出进修、聘请院外专家带教指导及名医工作室等经费补助,理顺内外、上下转诊和外请专家流程,全力引导患者县内就诊。深化医共体薪酬制度改革,允许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用于人员奖励。充分尊重乡镇卫生院院长、科室主任的用工、人事和分配权,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持续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制度和县管乡用、县招乡聘村用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统筹机制,落实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引导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满足乡镇卫生院基本用人需求。推进医共体内人才上下流动机制,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好受益于医共体政策。加大对县域医共体的社会宣传,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活动;按照医共体建设目标任务清单,组织政府相关部门、镇村干部、乡村医生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答疑解惑等工作;县级新闻媒体制作相关电视宣传片,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力,让群众了解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政策等有关优惠措施,进一步实现医保基金得节约、医疗机构得发展、群众花费得降低、满意度得提高的多方共赢局面。

  

  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齐鲁标杆

  余之刚【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

  我省大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基本建立,“方便百姓看病,让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局面初步形成,群众就医感受大大改善,全民健康理念进一步普及。但在运行机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保基金统筹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为此,建议:

  探索建设路径,完善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医共体组织运行架构,完善人、财、物管理等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医共体内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处方自由流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用药目录衔接统一,构建完善的服务、利益、责任、发展、信息共同体,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同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做到互联互通、便民惠民,提供远程诊疗,常态化开展全民健康监测管理。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县级医院“治大病”水平。加强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引进优质专科人才,全面增强县级医院综合实力,有效提升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能力。着眼医疗卫生学科长远发展,进一步创新引人选人用人方式,培育造就一支与区域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与省市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借力发展,建立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帮助县级医院强筋壮骨,实现学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借梯登高。

  加强基本医疗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看小病”“防未病”能力。通过县级龙头医院下派驻点医师、合作共建科室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卫生院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水平。科学制定县级医院下派医务人员援助基层卫生院方案,完善相关奖励政策,并与下派医务人员晋职晋级挂钩,让下派医务人员沉下心来帮扶基层,见到实效。转变村级卫生室职能,强化村医业务培训,提升村医慢病防治技术,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增强村医“防未病”能力。

  加强医保金统筹,提高使用效率。逐步降低地级市医保局对医保基金的统筹比例,提高医疗机构拨付资金数额,进一步平衡医疗机构报销垫付数额,促进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良性运转。统一市、县外就医人员医保费用报销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建立起县内外公平的医保支付体系。各市要及时将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给总医院,保证医共体建设发展,促进医疗机构由单纯治病向预防保健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

  

  拓展医共体中医药发展新生态

  李可建【省政协常委,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

  近年来,全省县域中医能力整体有效提升,但仍面临县域中医医共体高质量发展亟待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亟待优化、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推进和三医协同对基层中医药支撑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强化县级中医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有效转移和同质化发展。探索县级中医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室,完善其在基层中医药发展人才培养、慢病管理、学科建设等过程中的关键职能。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加快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传播,推进人人享有中医药健康服务。

  打造全国中医药特色评价推广高地。建议有关部门设立中医药特色疗法重点研发专项,强化我省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以科学评价证据和创新传播模式,带动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动,形成遵循中医药规律的产学研融合科研范式,创新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发展生态,为全省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新引擎。

  形成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长效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落实“两个允许”,工资总额增量向基层倾斜。在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岗位吸引力。实施基层优秀中医人才提升计划,开展省、市名中医基层带徒工作,在省、市级中医药医疗机构建立基层全科医师工作站,培养一批能看病、看好病的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落实好“山东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中医药工作任务,培养能中会西的复合型乡村医生队伍。

  加大基层中医药医保政策倾斜支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使用中医药治疗,进一步提高合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落实“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向中医医疗机构及其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倾斜”政策,对因中医药治疗费用占比较高造成的基金超支给予合理补偿。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并将符合规定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及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完善日间中医医疗服务管理,医保部门对符合规定的日间中医医疗服务管理费用参照医保门诊慢特病或住院待遇支付结算。

  

  增强医共体慢性病管理医治水平

  王绪美【省政协委员,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巩固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等多种形式医联体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立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慢性病管理医治网络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建议:

  信息化赋能慢性病管理与医治。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省域全面健康信息大数据标准化体系,实现人口基本信息、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信息的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预防、医疗、慢病管理、老年健康管理等一体化的医防融合模式,为医疗决策提供有力证据,实现对慢病患者全周期的监测、管理与医治。

  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定位。镇、村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重“疾病筛查分级”,确保分得出轻中重;中层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重“医疗平台建设”,确保接得住下面的转诊和上面的专家;顶层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重“疑难重症攻克”,提高核心技术的多层级建设,各司其职,真正形成分级诊疗格局。

  完善考核机制。以医共体为单位的绩效考核,从就医和诊疗秩序、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等多维度进行整体绩效考核;慢性病管理医治方面的绩效考核,在基本公卫考核项目的基础上,把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来院就诊时间列为考核项目,用来考核医共体内家医团队的工作质量。

  管控重点人群。充分发挥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作用,发动党员、志愿者、家庭医生组建健康管家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打造“鲁小卫”健康共治品牌;扩大早诊早治范围,适当放宽老年人健康查体年龄,使更多自我管理能力强、容易接受健康知识的老年人受益,带动居民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

  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将慢性病管理医治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改善乡村居民健康状况。具体而言,可以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推动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苏宝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疗保障学院(山东省医疗保障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

  紧密型医联体在县级层面表现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离不开医保支持。由于医疗机构数量巨大,基金监管的任务非常繁重,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欺诈骗保问题普发频发。为此,建议:

  转变基金管理和支付的观念。在基金管理和使用上,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应相向而行,双方应是合作博弈而非零和博弈。在合作博弈中,参与者通过相互合作和协商,寻求一种策略,使得所有参与者的收益都得到提升。

  以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深化基金监管和支付方式改革。建议推广医保资金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医疗费用增长率、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就诊率、县域内基金支出比例、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等方面的考核,落实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健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通过激励约束相容的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合法合规合理使用医保基金,既提升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也使得医疗机构基于自身利益而合理使用医保基金。

  “三明模式”为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经验。福建省三明市的医改树立了“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让医生回归看病本色”的典范。三明市探索建立医保基金总额包干制、C-DRG分组打包收付费的“双打包”制度,让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成为管理同盟;将医保控费的外在压力转化为医院节约成本、提高效能的内生动力,让医疗机构成为全民健康的主动管理者,值得我省学习和推广。

  

  破解“人才荒”

  为基层医疗队伍注入年轻力量

  车先礼【省政协委员,滨州医学院原党委书记】

  调研发现,在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的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人员总量不足、年龄结构失衡和学历层次偏低等突出问题。为此,建议:

  强化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激活基层医疗队伍“源头活水”。深化医学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建立人才需求与培养动态机制,强化高等医学院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职责,提升基层服务意愿,优化政策执行与舆论环境。提升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规模,通过招生计划倾斜、专项扶持、增加资金投入等,加大对医学高等院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的支持力度。加大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具备相应学历与专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优惠政策与经济补贴。重视退休名医返聘,挖掘医共体内优秀退休医务人员,推动名医尤其是名老中医下沉基层,发挥传帮带作用。

  完善基层医疗技能培训体系,促进卫生技术人员全面发展。依托高等医学院校,通过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元化教育途径,鼓励基层医疗人员提高学历层次。以高等医学院校为中心,分区域建立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推动医学院校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以假期理论强化班、专业技术工作坊等形式,全面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理论水平。加大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投入,为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医院及医务人员提供经费支持,保障培训的持续性。

  深化县域医共体综合改革,优化基层医疗人员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模式的改革,建立县域医共体内人员流动与编制供给的动态平衡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技术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加速基层卫生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收入分配比例,切实减轻基层医务人员负担。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职称评审改革,发挥县域医共体统筹管理作用,畅通基层医疗人员职业发展路径。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执业风险保障,配齐医疗责任保险,切实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权益。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43/202412/f7abcf29-e03a-4153-aff9-f05619d2b77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