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争先出彩
□中共河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大势,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任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河南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带动全省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和质量之变,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必答卷”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发展转变的方向。当前,河南正处于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冲刺决胜期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攻坚突破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是河南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的“必答卷”。
这是河南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技术的突破和创新,还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模式的转型,进而能够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河南作为内陆省份,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河南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河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这是河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与以往依靠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发展方式不同,新质生产力更加突出颠覆性创新科技的广泛应用、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河南是传统产业大省,“依能依重”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技术进步引领要素创新性配置,可以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着力点。
这是河南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当前,受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长短期矛盾交织的影响,河南在新旧动能转换进展、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价值链韧性提升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主要症结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创新实力不强、带动能力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科技创新,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速激活新质生产力,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
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做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重大的时代命题,作为经济大省,河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谋划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并将其置于“十大战略”之首,通过强化创新要素集聚、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等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坚持创新引领,探索“全方位”创新资源统筹
近年来,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战略布局,探索“全方位”创新资源统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高位谋划强势推动。成立由省委书记和省长任双主任的科技创新委员会,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谋划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谋划建设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和中原农谷,构建“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构建新型研发机构、高端创新平台、企业体制培育、创新人才引育、科教融合体系和科技管理六大体系,批复建设了26家省实验室。二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制定《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建立创新平台动态管理机制,采用“基础+增量”的补助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对建立研发预算制度、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给予补助支持,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活动全覆盖。三是设立专项资金强化投入。省委、省政府明确将财政科技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重点保障范围,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风投创投基金等,用于培育、扶持和激励技术创新。2023年度河南研发经费投入达1211.66亿元,连续3年研发经费投入超千亿元。
坚持企业主体,开展“多层次”科创森林培育
近年来,河南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流程全要素服务,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聚力培育科创企业森林。一是聚焦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制定《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建立“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截至2023年年底,河南共培育创新龙头企业116家、“瞪羚”企业45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万家。二是聚焦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开展“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专项行动”,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向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活动的“四有”企业迈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并动员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投身研发全覆盖工作。三是聚焦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建立创新龙头企业项目库,支持具有一定基础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晋级为“独角兽”企业或成为行业创新领导者;支持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国家重大创新专项等。
坚持第一资源,打造“立体化”人才引育体系
近年来,河南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特别是产业人才建设作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以事业引才、平台聚才、环境留才。一是完善政策引才。制定“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以中原英才计划为牵引,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行动、领军人才集聚行动等“八大行动”,涵盖研究经费、住房保障、医疗保障、配偶安置、子女上学等人才“引育用”全链条。二是依托产业聚才。紧扣产业升级需要,聚焦“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建立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才目录,做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三是强化服务留才。开展“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在省、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在省政务服务网站、“豫事办”APP上设立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招才引智“绿色通道”机制,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对编制使用、人员调动、岗位聘用、工资社保、博士后进站等业务实行“一站通办”“一网通办”。
坚持数智赋能,壮大“多业态”数字经济
近年来,河南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全面提升数治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一是聚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通信网络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打牢夯实数字底座;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建设为引领,深度融入“东数西算”,打造算力高地;加快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航空港区智算中心建设,初步建成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为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二是聚焦数字核心产业培育。一体推进补芯、引屏、固网、强端,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计算产业、半导体等为重点,推动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见效,打造了北斗车载终端、智慧康养终端等一大批新型终端产品。三是聚合数字技术呈现。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培育等工程。构建农业物联网、发展精准种植和养殖、推广农产品数字营销等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以建设智慧物流、发展电子商务、深化智慧金融、打造智慧文旅等为重点,深度探索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坚持换道领跑,构建“互补性”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河南统筹推进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构建“互补性”现代产业体系,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支撑。一是高位嫁接推动传统产业提质。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传统材料、装备、汽车、食品、轻纺五大传统产业提质转型。推动钢铁、有色、化工等基础材料向先进金属、先进合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转型;推动电气装备、农机装备、矿山机械、盾构装备和起重机械等优势产业智能化转型;发挥客车整车企业优势,引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以培育知名企业和品牌为重点,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从原材料供应、纺纱织造、印染整理到服装加工、品牌销售形成完整闭环。二是抢滩占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形成郑州市新一代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服务、许昌市节能环保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选准谋实未来产业新赛道。围绕“无中生有”“有中育新”“优中培精”三大路径,谋划和布局未来产业。在“无中生有”方面,聚焦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服务等领域,打造华兰生物、安图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有中育新”方面,谋划发展智能图像、智能语音、家居平台、医疗辅助诊断等类脑智能产业;在“优中培精”方面,立足量子科学和氢能储能等产业基础,培育一批初步具备国际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
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启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为本区域高质量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积累了一些经验,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和完善。
抓紧抓牢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是强化科技创新规划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规划,优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综合性的创新生态系统,强化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多方面协同合作;聚焦重大创新领域组建重点实验室和研究院,建立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二是抓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发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在创新生态发展中的黏合和牵引作用,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紧密链合,形成串联加关联式的复合创新系统;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加创新发展的内生性,建立企业内生化创新机制。三是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建立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扩大政府研发投入规模,确保来源于政府资金的R&D经费比例逐年提高;完善并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壮大天使基金、“科创贷”规模等,以科创金融缓解企业研发投入资金不足问题。
用好用活科创人才这个有力支撑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形成“惜才、聚才、用才、兴才”的良好局面。一是全心培育人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不同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行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二是倾心引育人才。从地区和企业发展实际出发,汇总形成人才招引“清单”,使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三是大胆使用青年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大胆使用青年人才,为人才“揭榜挂帅”提供舞台;以定量化的要求保证青年科技人才领衔承担科研项目的比例,给予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的机会;遴选拔尖创新人才到基层挂职服务,在一线“练兵场”锻炼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能力。
做实做强现代产业这个主要载体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一是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放大科技创新效应,促进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等发生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统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传统产业优势领域锻长板、薄弱环节补短板。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金融和医药等多领域结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开花;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各具特色且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三是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科研条件的差异化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畅通数字技术研发、转化、应用渠道,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这个重要引擎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战略部署,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产业。一是加速数字技术突破。聚焦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对中长期研发项目的支持,鼓励并保护原创性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利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推动重大研究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夯实数字产业化基础。聚焦数字产业化战略前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三是推进产业数字化提速。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搭建开放平台,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调优调顺生产关系这个关键因素
提高思想认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一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以强化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在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顺畅流动,为广大中小微企业释放更多要素资源与市场发展空间;重点加强技术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发展技术要素市场,补齐技术要素短板。三是健全产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强化产业转型发展政策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清理对传统产业“一刀切”的各类限制性政策;根据新兴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易变性特点,加强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竞争政策、环境规制和区域发展战略等政策协同,构建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河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发展规划、政策引导、规则制定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争先出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强劲动力。
(本文摘自中宣部《党委中心组学习》2024年第5期)
原文链接:https://www.hnzx.gov.cn/2024/12-30/43469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
25-01-02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入...
24-12-31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动...
24-12-31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企...
24-12-31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座...
24-12-31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
24-12-31规范管理流浪动物 优化...
24-12-31南宁市邕宁区政协聚焦群...
24-12-31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