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生”根品质文化 “活”态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1-10-09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高品质生活包括高品质物质生活和高品质精神生活,在高品质精神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占据着重要地位。陕西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在利用非遗资源浸润提升人们高品质生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植根于人民群众当代生活中。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目前已建立陕北、羌族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87项、省级674项、市级1998项、县级5249项。要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应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制定陕西“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修订《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健全社会捐赠和赞助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推进“秦腔”“陕北民歌”等大众喜爱项目建设,唤起更多人的情感认同,鼓励企事业单位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探索市场化、企业化振兴渠道。应讲好陕西非遗故事,多渠道推广宣传“黄帝陵祭奠”“仓颉传说”等全国性认同项目,提高陕西音乐类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非遗走出陕西、走向世界。应激活非遗传承人队伍,在市县成立非遗保护单独工作机构,指导高校设立非遗专业,加大中青年代表性传承人比例,探索认定代表性传承团体,增强非遗传承后劲。

  二、高品质精神生活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我省目前命名52家单位为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了800余名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参加“研培计划”,在中小学开展非遗“四进课堂”等。要进一步通过非遗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应加大非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闻媒体传播非遗,开展非遗展览、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性非遗节、民歌节和区域性展览,举办我省非遗博览会等展演活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应加强传统村落非遗保护,建立全省传统村落非遗资源清单,加强非遗古镇古村保护,让村民在非遗传承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应推动非遗普及教育,倡导非遗进校园,开展非遗社会实践,争取在陕西建立国家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国家级非遗馆等,激发人们喜爱非遗的热情。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够打造高品质物质生活。非遗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宝贵资源,必须立足陕西地域特色,提高非遗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其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2020年,我省西秦刺绣助力精准脱贫行动项目入选“非遗扶贫品牌行动和优秀带头人”名单,位列全国15个非遗扶贫品牌行动之一,咸阳“袁家村—关中非遗文化传承地”案例入选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要充分发挥非遗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中的作用,应重塑非遗“品牌”,以市场为导向,提升西秦刺绣、凤翔泥塑、绥德石雕等非遗品质,整合非遗产业链,扶持一批重点项目,争取在陕西建设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应着力振兴传统工艺,逐项制订陕西省传统工艺振兴方案,打造陕西传统工艺三级品牌体系,通过举办工艺周、手作博览会、传统工艺青年论坛等活动以及在互联网开展“陕西非遗购物节”等,推广传统工艺。应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非遗项目进景区,打造一批非遗美食文化街区,开发观光旅游体验非遗景点,建设非遗特色村镇、街区,既添经济效益,又留自然之美。

  发言人:高 山

  职 务: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zxhy/cwfy/ktfy/436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