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金江波委员:用数字化的方式讲述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这是大趋势 元宇宙里,也该有红色光芒

发布时间:2022-02-19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周末,淮海路渔阳里纪念广场上,一场潮流艺术展正在举行。保持社交距离排队等候的年轻人,目光望向广场一侧的大型浮雕和地上散落的红星——有人以浮雕为背景拍照,有人一字一句念出红星旁的文字记录,还有人朝墙上的火炬敬了个礼……

  看到这一幕的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颇感欣慰。近年来,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十分关注创造过党史上诸多“第一”的“渔阳里”开发建设,金江波是其中颇为特殊的一位——渔阳里纪念广场的设计改造,正是由他主持的。

  “让上海的红色文化积淀,回归城市生活,转化成当代青年的认同。”近年履职路上,金江波特别关注城市空间、公共文化和创新创意,“作为政协委员,我要积极履职;作为艺术工作者,我要用作品奉献给这座城市”。

  让年轻人穿越百年时空对话

  58米长、3.4米高的“青春赞歌”大型主题浮雕墙上,雕刻着从“五四运动”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历史群像;广场上的“青春足迹”,选取了1919—2018年期间16件共青团大事——在许多参观者的眼中,渔阳里纪念广场不仅是为纪念团中央机关旧址,更是一代代青年人奋斗历程的记录。

  “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色是上海城市的底色。”渔阳里改造牵动众多代表和委员的心,金江波此前也和多位代表委员一样,实地走访调研,随时记录心得,积极建言献策。在他看来,传承红色文化的关键是要让红色文化回归城市生活之中,转换成当代青年的认同,因此他一直希望让上海带有红色基因的历史文化资源重新回归城市的公共空间,“要把空间释放出来,成为能跟市民互动、让市民更了解这座城市伟大之处的地方”。

  如今的渔阳里纪念广场,紧邻以“年轻力”为主题的新潮商场TX淮海,潮流艺术展、青年夜市、露天演出……广场上一年四季活动不断。渔阳里改造曾引起过一场讨论:红色地标与商业中心毗邻,合适吗?

  在金江波眼中,“淮海路”恰恰是渔阳里改造的又一个“关键词”。无论在政协调研讨论,还是后来研究设计方案,他都坚持“这个广场要重新回归淮海路,成为淮海路上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他希望这里不仅是开放给少先队员、青年团员和党员们的“纪念地”,也能成为年轻人举办丰富多彩活动的地方。“这个空间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和缅怀上海的红色历史,更重要的是把红色精神传递给当代的年轻人,让这里成为他们释放创意、释放活力、追逐理想的舞台。”

  渔阳里完成改造重新开放,但作为政协委员,金江波对上海红色文化传承的思考并未停歇。他时常来到广场了解情况,在社交媒体上观察年轻人的反应,他很高兴许多年轻人会在网上分享“打卡渔阳里”:“一边是潮流展,一边是红色地标,两代年轻人仿佛跨越时空在此对话,展现了上海包罗万象、海纳百川、创新不断的魅力。”

  在元宇宙中传承红色文化

  当《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发布之后,金江波在履职中也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更深远的地方——数字空间。

  “数字之城是城市生命体和有机体的总和,红色文化内容的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新媒体艺术研究是金江波工作的主攻方向之一,他深切感受到“人类正在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用数字化的方式讲述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这是大趋势”。

  通过对上海红色资源的走访调研,他发现红色文化数字内容转换率还不高,向世界传播中国红色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好模式还欠缺,他建议上海要“打造数字红色文化之都”:设立专门资料和数据中心记录与传播城市红色记忆;打破物理剧场、展馆和舞台限制,用数字化方式加强红色文献数据的收集、梳理、挖掘以及转换整合……

  在金江波看来,数字化可以让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至年轻人手中,“比如三国时期距今已近两千年,但当代人还是很熟悉。因为以前有小说、戏剧,后来有影视、游戏,用最潮的形式,让一代代年轻人都想了解这段历史。我相信用这样的方式重新解读塑造我们红色文化精神,同样存在无比的魅力,会被更多的年轻人认同。”

  “需要打破红色文化是属于传统的、过去的概念。红色不仅仅属于过去,也是当下的,更是未来的。”金江波说,红色是奋斗者的代名词,是创新者的新写照,更是时代精神的底色与本色,“我想即使在元宇宙时代,一样要用红色的光芒照亮我们的世界”。

  使传统文化中国故事“活”起来

  工作中,金江波常与外国设计师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让他们惊叹、兴奋,“仿佛发现了一个无穷的资源宝库”。而这些设计师带来国际设计规律和经验,用传统元素创造出现代产品。金江波将这些碰撞的火花记录整理,为自己参政议政积累了生动素材。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让金江波振奋又深思。他一直致力于以现代设计和技术帮助非遗技艺创新,“这些技艺中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美学价值、精神体系和情感记忆,通过当代的设计能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了解我们曾主导世界审美走向,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在金江波看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应具备将传统故事现代表达、上海故事国际表达的能力。“上海可以通过设计创新、创意赋能,以国际可以理解认同的方式来讲中国的故事,讲中国老百姓和年轻人的故事。”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他打算在今年两会上围绕上海“创建国际设计之都”提出建议,为此数易其稿,大会开幕在即时仍在不断推敲修改,“上海的发展正从硬件建设转向软实力打造,我们需要‘国际范’,彰显‘上海品质’,这关乎我们的文化自信、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气神”。


原文链接:http://www.shszx.gov.cn/node2/node5368/node5474/u1ai11161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