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业缺工荒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市总工会
近期,就上海制造业缺工荒情况,调研走访了上海较大规模的劳务市场之一——金桥劳务市场,以及一批上海先进制造业代表的企业。结果显示,短期内,制造业工人短缺的现象不会有显著改变,如不及时加以重视,或将对上海未来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主要问题
一是制造业缺工严重。从金桥劳务市场获悉,每日岗位发布约为4000个,但求职者日均仅为100-200人,其中选择制造业的还是少数。尽管岗位中也不乏像索广电子、夏普电器、振华机械、欧姆龙、沪东造船这样的知名加工型制造业大厂,仍然招不到人。根据58同城大数据显示,上海地区普工、操作工、组装工、包装工和万能工等制造业岗位长期缺工。其中,普工的岗位最紧缺,涉及岗位包括流水线组装工、叉车工、电焊工、车床工、仓储、物流、质检等;另外,操作工、组装工、包装工在2021年4月的供求比均超过10;近年来,纺织工、印花工、染工、管道工以及电梯工用工需求也较为急切,不过总体招聘规模相对较小。二是高技能人才尤为短缺。伴随着上海智能制造的发展,一些高级技工工种比如自动化工程师、汽车设计工程师、电镀工、电力线路工等需求不断加大,市场呈现出高强度岗位人员紧缺、年轻工人紧缺、高学历技工人才紧缺的“三缺”状况。根据企业反映,在智能制造时代,上海制造业最需要的就是“X+1”型的人才,“X”代表具备机械设备系统性、综合性的知识、经验;而“+1”则代表具有手工喷涂、焊接的技能。三是制造业主力人群向西部化、中年化发展。目前在长三角范围内,劳务中介能够找到“进厂”的年轻人凤毛麟角,现在招工的主力范围基本在东三省、云贵川和广西等地区。同时,根据金桥劳务市场内相关企业招聘数据显示,一线工人主要集中在30-45岁这一年龄段,反映出上海制造业一线工人的平均年龄段已达到“中年”。部分工厂负责人表示,因为焊工的工作环境差、辛苦程度高,开出普工两倍的工资也几乎招不到35岁以下的年轻人。
二、原因分析
一是行业收入与职工期望存在落差。制造业大厂的工作强度大,制度规定较为刚性,对职场软环境重视程度较低。根据《上海制造业蓝领择业观》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8.52%的受访者选择“薪资高福利好”为择业首要要素。随着新业态和新经济的发展,快递、物流、直播等工作在薪资、自由度、个性化等方面,都比制造业更有优势,确实吸引了大批流水线的年轻人。在饿了么和美团骑手中,分别有15%和27.2%的外卖骑手是由制造业工人转型。延锋伟世通的企业招聘主管表示,“今年开出去的月薪已经比去年人均增加了千元左右,达到了7000元,但还是招不满。”昌硕科技更是开出了“干满60天,就能拿到最低1-1.25万元现金奖励”的条件,从而形成了“潮汐式”的用工景象:高额返费引来了求职者,但在返费到手后就会迅速离去,反复如此。二是复合型人才结构性供给不足。制造业“隔个工艺如隔座山”。要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生产方式的转型,不但需要专业的规划和实施人才,还需要能对这些智能化设备和系统进行熟练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智能制造在人才需求层次上整体呈上移趋势。金桥劳务市场一位招聘负责人表示:“高学历、高技能工人的人才总量本身就少,根据制造企业的不同设备、工艺要求,能与企业匹配的人才就更加少。企业录用后通过内部培训后再安排上岗,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才能处理操作,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三是企业缺乏对职工职业发展长远规划。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人来说,稳定并不是首要吸引力。调查显示,33.79%的受访者认为“岗位有明确的加薪机制”更重要,32.97%的人则更在乎“岗位有明确的晋升空间和机制”。部分求职者表示企业只在招聘的时候把职工当“人”,一旦安排上岗,就视为“机器”,从事着简单、单调、重复的工作。部分制造业企业给年轻人“一眼望到头”的从业感受,看不到职业晋升和转型的希望,这也成为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做工人的核心原因之一。
三、对策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高技能工人队伍建设。围绕上海重点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型行业,推动继续教育,探索实践以职工能力和学历“双提升”为导向、以技能评价证书和学历文凭“双证书”为学习成果的上海职工继续教育模式,探索上海特色“双元制”继续教育模式等。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深化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上海市技术能手”评选、“上海工匠”选树等活动,鼓励开展各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和激励工作,持续发挥好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大激励引导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推动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工作年限等要素的激励制度。二是加大产业工人转岗的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本市转岗、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等群体的转岗再就业培训和援助及生活保障工作,在信息发布、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困难救助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职工自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要加大培训费补贴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面向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见习基地和见习岗位。三是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稳定发展。从企业职工教育附加经费和就业补助资金两个渠道加大帮扶力度,鼓励其组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鼓励和支持所在企业职工积极参加培训,对考核合格职工所发生的实际培训费用予以全免或适当减免。同时,对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且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企业,支持困难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用工制度,可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就业岗位,稳定劳动关系。
(市总工会供稿)
原文链接:http://www.shszx.gov.cn/node2/node5368/node5376/node5389/u1ai1117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进一步推动上海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
>>下一篇:关爱失能老人及残疾人的相关建议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