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明晰新城定位要求 高质量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发布时间:2022-07-22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民革上海市委[1]

  五个新城的定位是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并打造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圈层。对标定位要求,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能级方面:特色产业定位较为清晰,但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生态能级仍较弱。“五个新城”已有较为清晰的产业发展定位,但发展不均衡程度较高。其中南汇、青浦两大新城主要承载自贸区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具备较强的发展驱动力;嘉定、松江两大新城依托国家级科研院所、G60科创走廊等国家级平台,具备一定的发展支撑力;奉贤新城则缺乏国家级平台的发展资源,新片区奉贤区域目前也处于控制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支撑力都较弱。“五个新城”产业链生态整体上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制造业大部分以生产基地为主,处于产业链较低环节;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低,对制造业的支撑不足;产业聚集度不高、龙头企业较为缺乏,对产业链的引领能力和辐射度不高;错位发展落实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发展成长性弱;企业成本高企,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健全,产业创新生态未形成。

  二是要素流通方面:交通条件逐渐改善,但链接长三角和全球要素资源能力有待加强。目前“五个新城”所拥有的参与全球价值网络龙头企业和链接全球要素资源的平台仍较少,且主要位于南汇、青浦两个承载国家战略的新城区域,辐射和服务能力仍有待加强。

  三是生活宜居方面:生活宜居水平显著提升,但高质量公共服务仍相对较缺乏。与中心城区或周边城市相比,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仍相对较缺乏,因此对外来人口、中高端产业人口、外籍人士的吸引力不足,完成2035年平均百万人口目标任务难度较大。

  四是文化特质方面: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但与现代文化发展方式未能有效融合。“五个新城”都拥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例如“教化嘉定”“上海之源”“上海之根”“贤文化”等,但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未能有效激活,传统文化的开发目前仍处于盆景式观赏阶段,与商业消费、贸易、科创、旅游等现代文化传播载体未能有效融合,与数字化、游戏动漫等文化新业态的连接也较为薄弱,而国际化和时尚化的高端特质塑造就更少。文化软实力的欠缺,使新城建设趋向于千城一面,难以形成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文化特质。

  五是治理效能方面:多个管理主体需协调,部门间数据壁垒依然存在,智慧治理需要线上线下齐努力。各新城并非单独完整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内涉及到多个不同类型管理主体,既有街镇管理体系,也有新城公司、开发区等开发主体,在实际运行中,各主体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仍需加强。同时还交织着诸多需要市级条线部门审批的工作事项,导致新城建设存在多项掣肘,管理效能较低。此外,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各部门的数据壁垒难以打通,基层改革探索阻力大。

  为此,建议:

  一、营造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在各新城分布式布局“硬核”产业,发挥产业廊道的创新协作功能。首先,中心城区应针对重点产业、核心领域、关键环节的需求,创新金融服务功能和业态,促进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着重提升赋能产业发展能级。其次,应着重在“五个新城”分布式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并注意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打造“龙头企业+产业联盟”的创新联合体,帮助中小企业承接大企业的技术溢出。最后,应注重通过G60科创走廊、沪通港沿海创新发展翼、沪甬温沿海创新发展翼、沿江创新发展带等产业廊道的建设,加强各新城之间、新城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产业创新协作,提升“五个新城”的产业聚集度和辐射影响力。

  二、强化次区域融合与跨区域联动,促进要素对流。一方面要依托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对外交通体系,强化与周边城市的次区域融合;另一方面要依托高铁、沿海沿江发展通道等战略要道,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并与京津冀、粤港澳、海南自贸港等区域展开产业链、创新链的跨区域联动,提高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

  三、向新城疏解公共服务核心职能,推进高品质生活未来社区建设。推进新城高品质公共服务新基建,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全面融合,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交通、低碳、服务等若干生活场景集成创新为载体,建设若干体现各新城特质的高品质生活未来社区,例如国际科学家社区、TOD青年社区、新型产城融合社区等,打造未来数字化美化生活示范场景,使新城居民获得不一样的居住体验,着重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四、鼓励文创产业本土化发展,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加强新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加强文化遗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展基于现代科技新技术的文化展示。推动新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融合,培养文化习惯、培育文化新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青少年的文化熏陶与艺术教育。加大国际组织和公共活动的引进,争取国际文化组织和学术机构在新城落地。深化国际友好城区合作,联合举办国际文化赛事活动。鼓励“五个新城”出品一系列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提升“五个新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五、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实现数字化引领治理体系创新。积极破除区域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障碍,以数字化转型引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变革。要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探索建立政务数据开放“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汇聚,促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共享和一源多用。在交通出行、健康医疗、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市场监管等领域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探索。

  (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供稿)

  [1]此稿件根据市政协十三届二十九次常委会议“推进‘五个新城’建设,着力优化市域空间格局”专题书面发言整理。


原文链接:http://www.shszx.gov.cn/node2/node5368/node5376/node5389/u1ai1117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