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议政建言 > 正文

走好创新赋能“四着棋”

发布时间:2021-08-16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走好创新赋能“四着棋”

  ——邹城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省政协委员活动工作室

  

  【内容摘要】邹城工业园区近年来大胆改革创新、坚持高端发展路径,聚焦“智慧、长远、生态”蓄能发力,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主要运行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成功经验在于,园区围绕创新赋能走了“四着棋”:“瘦身强体”活机制、“科技支撑”强产业、“择商选资”升门坎、“产城融合”优平台。据此建议,全省园区发展中抓好“四个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深化科技支撑,做强主导产业;改进招引模式,优选入园项目;加强开放引领,优化发展环境。

  

  邹城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2006年获批省级开发区,先后荣获国家火炬精细有机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称号,成功入选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和省智安化工园区试点。2019年被确定为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2020年3月,邹城工业园区与原邹城经济开发区合并,成为新的邹城经济开发区三个区中园之一,以新的面貌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今年1-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2%、57.65%、6.5%、5.06%。《大众日报》以“开发区改革,邹城做对了什么”为题,报道了邹城市创新机制实现园区改革发展的经验。一个基础一般的县域老牌省级园区,为何能够“破茧蝶变”、异军突起,实现“逆生长”?通过调研剖析,调研组认为,关键是他们牢牢牵住动能转换的“牛鼻子”,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扎扎实实走好了创新赋能“四着棋”。

  一着棋:“瘦身强体”活机制

  邹城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建园时间较长的老经济园区,园区未合并前,与属地镇采取“镇园合一”的管理体制,镇园职能杂糅、工作人员社会事务缠身,导致园区资源和业务工作分散,加之高层次管理人员缺乏、运行模式陈旧,制约了高质量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市委书记亲自牵头谋划推动,大刀阔斧实施了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首先,“瘦身减负”,重塑体制。打破“镇园合一”格局,将社会治理、文化教育、征地拆迁、民政等18类、35项行政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从园区剥离,移交所在镇街,使园区轻装上阵,心无旁鹜抓经济、抓项目。为实现社会事务顺利移交,邹城市对园区考核指标进行了修改调整,以“考核分离”促“事务分离”。将邹城工业园区与原邹城经济开发区整合为一,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裁撤冗余,重设机构,压减人员。其二,全员聘任,激发活力。实行“全体起立、竞争上岗”用人制度改革,打破编制、身份、资历等限制,面向全国招聘所有高管,成功引进杭州富春湾新城管委会、北京东方园林等专业管理团队,累计招聘工作人员86人;将14名落聘人员分流安置到园区所属业务辅助部门。目前工业园区干部队伍平均年龄36.5岁,全部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管委会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6岁,均具有研究生学历;打造了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为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行“基础性工资+绩效工资”薪酬分配方式,确保人员多劳多得、岗位能上能下。三是政企分开,市场运作。剥离园区开发运营职能,实行“管运分离”,把能交给市场的全部交给市场,新成立了开发运营公司,承担园区投融资、基建等职能,与管委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形成“管委会+公司”全新运营模式。改革后,极大释放了发展活力,仅用25天就完成了4个园中村、1032个院落搬迁任务,创造了新的“园区效率、邹城速度”。

  邹城工业园区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使园区和镇街、园区和公司之间权责明晰,各司其职,保证了园区人员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主业,重组整合“量”的变化持续带动“质”的提升,激发了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呈现出“1+1>2”效应。

  二着棋:“科技支撑”强产业

  园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科技支撑的基础上。针对科技驱动力不强等问题,邹城工业园区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入手,坚持高端化发展路径,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是精心谋划产业创新规划。园区新设立了科技合作局,具体负责产业转型引导和平台搭建,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谋划编制了“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健康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五大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打造“一业一院”,强化智力支撑。按照“民办公助”模式配套设立产业研究院,打造“一个产业配套一个研究院”战略布局,绘制10条主导产业链条图谱,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研究机构对主导产业的引领作用,使每个龙头项目都能与对应研究院形成常态化有效互动,汇聚成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园区体制改革和职能整合后,科技合作局将研究院的任务聚焦在传统制造产业数字赋能上,目前已有30多家制造企业通过研究院实现了产业智能升级。例如,园区成立的全省第一家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已形成科技成果70余项,获专利授权39件,带动集聚了27家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应用以及服务配套企业入驻园区,使园区成为我省重要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基地。

  三着棋:“择商选资”升门坎

  针对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优等问题,近年来,园区从优选入园项目入手,瞄准重点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采取“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通过在国内重点区域举办招商推介会、赴国外拜访对接企业、在本地承办全国性会议(论坛)等手段,集中引进了一批省“双招双引”十强产业大项目、好项目,优质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比如,招引了江苏沙钢集团、中再生集团、水发集团等一批投资强度高、辐射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项目,以荣信集团、艾孚特科技、泰山玻纤、太阳宏河纸业、鲁抗生物等为龙头,辐射招引落地企业54家。

  四着棋:“产城融合”优平台

  邹城工业园区按照“产城融合”理念,聚焦“智慧、长远、生态”,完善综合配套,提升承载能力,推动园区从“单纯企业聚集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变,把平台载体做强做优。一是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抢先布局新基建,实施数智平台、柔性协作机器人等项目,新建5G基站和主干网络,园区今年将实现5G网络全覆盖。启动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实行“一台管理、上云服务”,集成企业视频监控275处,接入企业数据监测站83个,园区智慧管理功能不断完善。二是打造专业化承载平台。聘请杭州园林设计院对6平方公里核心区进行规划,打造了一批专业园区,为优质项目落地和企业成长壮大搭建平台载体。例如,太阳宏河纸业园区成为技术领先、生态环保的新型造纸产业园区,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0亿元;鲁抗生物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三是建设生态宜业宜居新城。争创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启动采煤塌陷地治理等项目,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园区水污染集中治理,高标准建设沿河景观带,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设施,打造生态宜业宜居的现代工业新城。

  体制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不相适应、科技支撑产业的内在动力不足、缺乏优势主导产业是我省不少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邹城工业园区作为我省148家省级园区之一,在区位地域、规模体量、产业基础等方面并无特殊优势,却能“因时应势”主动作为,依靠改革创新,“四着走活一盘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为全省园区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山东要实现攻坚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应在园区发展中,突破瓶颈制约,切实做好创新赋能这篇“大文章”。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内生动力。体制机制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好的体制机制会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应根据市场化发展要求,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行政和社会事务剥离,让园区专责专业、一心一意抓主业;加快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聚焦“一把手”工程,发挥好园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作用,加快推动向市场化运营转变;强化顶层设计,针对我省园区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省委《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谋划推动园区“多规合一”试点及探索设立园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培育发展后劲;编制省市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出台园区管理条例,推出一批制度创新、流程再造配套措施,为园区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和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深化科技支撑,做强主导产业。科技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解决园区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中,应积极主动作为,按照市场规律,深化科技赋能,做好产业转型引导和平台搭建工作,强化科技平台对主导产业的引领,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重视人力资本投入,建立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使得每个主导产业、每个龙头项目都有紧密合作的科技平台支撑,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培育科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三是改进招引模式,优选入园项目。克服“捡到篮里就是菜”的粗放招商模式,注意项目把关遴选,提高引进质量。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以“强链”“补链”“延链”为路径,全面推行“链长制”,绘制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链条树,积极推进择商选资和产业培育的新生态。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通过走出去举办招商恳谈会、产业对接恳谈会,拜访国内外产业领军企业,对接承办举办全国性产业论坛,增强园区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企业到园区考察和投资合作,构建高质高效的招商新模式。

  四是加强开放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能否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全省园区应进一步加强开放引领和平台载体建设,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赢得主动权,拓展新局面,切实提高开放竞争硬实力。特别要按照省委《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的部署要求,高起点搭平台、育生态、培土壤,充分运用产城融合理念规划建设发展,积极推动新基建建设与园区的衔接配套,打造智慧园区和绿色生态园区,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175/202104/6015bbba-05c9-46d5-85f1-8c3a8f7cce7a.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