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昭化,难忘的一次诗词唱和

发布时间:2023-05-21 来源: 四川政协 作者:佚名

  

  昭化,地处通京驿道要冲,自古以来被誉为蜀北门户、川北锁钥。明清以降,通京驿道车马频繁,往来游宦羁旅行役留下了诸多逸事佳话。才俊毕至,文脉薪传。乾隆年间,昭化县令和两位过往尊长的一次诗词唱和,在流光的深处洒下了文采旖旎的诗思,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吴廷相,字调元,山东宁阳人,举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任昭化县令。苦于岁月绵暧、典籍浩繁,余者已难于钩沉打捞。

  宋思仁(1730年一l807年),字蔼若,号汝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轶才子(指才能超群)。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保宁(今四川阆中)掾擢任简州(今四川简阳)牧,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出任泰安知府,官终山东粮道。能诗,善弈,好鉴古,精篆刻,多蓄古印章。著《有方诗钞》。

  常纪(1728年-1773年),字铭勋,号理斋,河北承德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考中丙子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登丁丑科进士。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擢任四川西充县知县,次年兼任四川南充县知县,又过一年,兼任主持四川府试考官。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任平叛小金川军队的后勤总管,次年任四川崇庆州知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在平叛战争中牺牲殉职,时年46岁。赠道衔。著有《爱吟草》。

  

  常纪著《爱吟草》。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常纪选授西充任,自京师长途跋涉两个多月,到昭化县时已是六月。弃舟登岸,一望青葱,稻花飘香,又留有《何易于挽舟》之佳话。千古回响,灵犀相通,他心情振奋舒畅。遂赋诗一首《过昭化县(古益昌也)》:“益昌城内烟树苍,益昌城外稻花黄。牵舟令去风流在,名共嘉陵江水长。”

  益昌,指昭化古城。“治世之音安以乐。”一个向上的时代,在人们心中所感发的涟漪无疑是春水生鳞的美好昂扬。经过清初以来近百年的治理,康乾盛世的蓬勃兴旺之象已在昭化的土地上开花结果。常纪下马住进驿馆,到街巷上随便走走,看到里閈对出、货物满架、市场繁荣、居民生活安定,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有感而发吟诵了上面这首诗。城内烟树苍葱,城外稻花飘香,治世承平之盛。硕德扬芬,名共嘉陵,念何易于挽舟之令德而生见贤思齐之慕。身逢盛世,建功立业的雄心激荡起一阵阵冲向远方的波澜。

  

  昭化以北之嘉陵江古称桔柏江。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常纪在西充任上得到充分信任。“己丑初冬,大府以道路崎岖,檄饬平治,命予协董其事。”(《爱吟草·牛头山送宋简州夜归记》)由于大小金川地方叛乱,朝廷配派兵力前往平定,车马盈道,星夜兼程。整治驿道,确保畅达,檄饬地方必当尽力。朝廷令常纪协助朝廷大员沿途督促地方州县即日整治。自南充一路来到昭化,虽舟车劳顿而踌躇满志。恰逢保宁府属员宋思仁擢任简州牧赴任也到了昭化县。宋思仁是上级,常纪是朝廷命官,昭化县令吴廷相有大驾临门之感,既荣幸也高兴。他热情接待,鞍前马后,不殚劳烦,恪尽地主之谊。时在乾隆己丑年(1769年)十月下旬。

  秋色满山,层林已染。常纪、宋思仁住在昭化县门驿馆歇息。吴廷相安排驿馆备足鞍马。十月三十日吃过早饭,三人同行出西门,石径盘纡层折而上,一路攀登,到天雄关(因处牛头山腰,又名牛首雄关)。时已是中午了。关上设有铺递,有司兵戍守。关楼压路跨建,驿道穿心而过,形成幽长的走廊。关后有汉关侯庙,庙侧小阁三楹。三人下马,差役拴了马。牛首雄关乃昭化八景之一,雄奇险壮,视达万里,朝看日出云海而晚赏落霞古木,江山如画。县令吴廷相陪同两位尊长登阁游览,饱览江山胜概,共赏灿烂秋色。“邑侯吴公置酒招予饮饯于此,因相与登眺徘徊。”常纪在《爱吟草·牛头山送宋简州夜归记》中记载道,“俯瞰嘉陵江水如衣带。循凤岭绕县郭东南折而南去。其东北则平畴广陌沃野宜人。江外诸山攒峰拱揖,实胜概也。”天高地迥,一览众山小,千山万壑尽皆匍匐脚下。望秦岭而扶摇可接,指剑阁乃挥手能见。

  吴廷相事先备办了酒宴:有昭化的腊肉、鸡鸭和土产,还有土民自酿的米酒。宴席设在小阁里,主宾落座,吴廷相坐了陪席。他们把盏敬酒,话叙友情,文人相亲,道同志合,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诗思。诗酒相随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传统。江山胜迹,我辈复登;今日佳会,欢乐俱陈。举人、进士、才子共聚一堂,煮酒论文,逸兴遄飞,焉能无诗。

  “酒酣,宋兴发挥毫立成三绝句。予与吴皆属和。”为感谢县令吴廷相饯送的深厚情谊,宋思仁诗兴大发,遂笔走龙蛇挥毫赋题《牛头山留别三首》:“凄风桔柏咽江流,月照牛头万古秋。杜宇亦知千载恨,声声泣血过危楼。”“百年身世欲何之,转瞬光阴那肯迟。忠孝与君当共勉,敬侯有墓路人知。”“山色苍苍草色黄,多君饯我别离觞。可怜今夜平分月,回首云山即渺茫。”

  饯别雄关,骊歌已唱。古道西风,秋色苍然。题诗字里行间充盈着激流勇进的人生取向,至今诵之依然口齿含芬催人奋进。首记山川在胸而遗恨实多。山川风物尽收眼底,秋风江流,一凄一咽已是苍凉;月色万古,鹃声危楼,空旷静寂而寓悲凉之慨。暗喻珍惜光阴及时为国效力之深意。次表叹逝忧国而同勉忠孝。身世百年,转瞬光阴,时不我待。故人斯去,俄顷之间已人世沧桑,惟有效忠尽孝勉力当下,方是丈夫立世之本。末记饯别之情甚。山色苍黄,共举离觞,月圆人去,云山微茫,含怅惘不尽之意。常纪的《爱吟草》中附有宋诗,宋思仁晚年整理诗集《有方诗钞》时将“多君饯我别离觞”改为“临风满饮别离觞。”宋思仁《有方诗钞·丁集》原有题:“牛头山留别遂宁常公纪、昭化吴公廷相两明府。”亦同载其事。一事分载两处,珍重之情可见一斑。

  受到宋思仁的感染触发,进士出身的常纪也思如泉涌,立即和诗三首《和宋简州牛头山留别韵》:“家世江东第一流,更饶文藻赋悲秋。雄关又得惊人句,胜地宜名谢眺楼。”“径曲真成字似之,牛头衮衮上来迟。放怀今古无穷思,问著山僧总不知。”“循声久已比龚黄,此日登临与饯觞。肝胆照人真气在,晴波千顷叹茫茫。”

  三首诗既赞美了宋思仁的文采风流和治绩,也表达了心中的向往之情。首赞宋思仁文采风流。家世渊源显赫,文采风流不让悲秋之宋玉;雄关题壁,楼阁增辉,堪比南朝诗人谢灵运之才华横溢。“悲秋”语出宋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一语双关。再叙登关怀古之思。关隘险阻,山川迂折,引发无限兴亡之思,问山僧而不知,对比中愈加显出浓郁的家国情怀。三则赞宋思仁政声优良,堪比龚黄,真气弥漫,万象在旁,共勉已蕴于字里行间。

  常纪的《爱吟草》也附有吴廷相的和诗。两位尊长赋诗后,县令吴廷相自然是坐不住,也欣然作诗三首《和宋简州牛头山留别韵》。其一,七言绝句押尤韵:“雄关晴耸翠光流,俯瞰双江满澄秋。只为离亭贪爱日,却忘短景下山楼。”其二,七言绝句押支韵:“赐马题诗宠并之,欢生赠佩去迟迟。他年若过平山下,壁上龙蛇动已知。”其三,七言绝句押阳韵:“风流惠政继龚黄,童叟攀辕偕奉觞。今夜文星何处照,剑关西望意茫茫。”

  

  昭化牛头山。

  吴廷相的诗在赞美中极表企慕。情景融合,读之有荡气回肠之感。其一,叙共赏山色之美快。秋登雄关,双江澄练,陶然山色,贪爱共聚欢乐而忘日已西沉,流连忘返。其二,感佩宋思仁题诗留赠之盛情。用“欢生赠佩”典故。传说周代郑交甫至汉皋,遇江妃两女,解佩两珠与之,交甫受而怀之,行数十步,两女不见,珠亦随失。这里以此表达宋思仁对自己的珍爱之情。后两句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平山,即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这里用以表达对宋思仁的师长之谊当永记不忘,即使过了许多年,看见壁上气势飞动的墨迹也会生发出见字如面的温心暖怀。其三,赞美宋思仁惠政文采。政继龚黄之踵,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童叟奉觞,真得民心。才华堪称文星降世,西望剑关茫茫而寓徊徨不舍之意。

  三人属和,各抒怀抱,同表离思,定格了一个冬日温馨会心的下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看看日已平西,宋思仁举杯说:“人生聚散如泛梗飘萍,今日得此,殊为不负,后相逢毋忘此段佳话也。”宋思仁遂作别,跨马西去。

  吴廷相与常纪又乘马相送。途中遥望云头山,落霞晚照,数峰青峭,奇秀娟好,好个“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志趣同合,依依相随,三人经过大木戍驿下的一洞桥时,见石骨巉岩石含砑壁立,皆成铁色,树根穿石罅中作蛟龙攫拏状。三人遂共下马咨赏,“以为天地元气所结自然雄伟,而画师欲肖形于笔墨终远逊也”。赏玩许久,宋思仁方才别去。目送手挥,落辉满秋山,渐行渐远,直到宋思仁的鞍马消失于驿道尽头的沉沉暮霭之中……

  

  昭化古城。

  日已衔山,夜幕四垂。吴廷相与常纪返回昭化。归途中,踏空林落叶,马蹄隐耳作隆隆声。忽见野外火烧入云,远与疏星相乱。常纪因此忆起十年前晚行诗云:“跨驴踏石下危岑,欲觅山村夜已昏。忽记岸亭诗句美,星星远火透疏林。”远火透疏林,睹物思旧,常纪想起与友人赵岸亭别离又三年了,甚感泛萍浮梗,真有如宋公所言者,岁月讵堪把玩耶。因诵宋思仁诗句,思其人益依依不能忘此日之为嘉会也。

  行至新铺,吴廷相骑马在前,常纪骑马在后,相距近在咫尺。突然,有老虎冲着常纪的马头而跑了过去。到了天雄关,执举松明(火把)的人谈之犹色变,心跳加速。一行下马坐阁上小憩,唤山僧烹茶。常纪向吴廷相开玩笑说:“君境虎皆渡河去矣,何复有此?”吴廷相慢慢答道:“当是痴虎,尚未识桔柏渡之为渡口耳。”相与拊掌大笑。茶毕,联辔徐行,比入城已漏下三鼓矣。

  常纪回到昭化住了半个多月,与县令吴廷相巡察驿道、渡口铺递,遣派研治,闲时谈诗论文。临别时,又作诗《昭化留别吴调元二首》:“牵舟岸上惠风浓,水色山光丽日融。行见治平称第一,益昌今又说吴公。”“醇醪饮我比何如,雅意相关半月馀。心醉自今劳远梦,云山时惠一行书。”

  时刻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是中国古代仕子固有的深重底色。留赠之诗饱含深情。惠风条畅,丽日融和,见治平善政之景象,借胜景以喻佳绩。醇醪款待,雅意日久,情深桃潭,而今踏歌远去,云山阻隔,后会无期,唯有远梦萦念和鸿雁传书聊慰念想。去意徊徨,别语殷勤,自含珍重。

  行走在昭化平平仄仄的驿路上,拾起岁月曾经沉淀的缕缕诗思,历史律动的琴键仿佛又在耳边敲响。

  (任国富)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831cffe018832f8ae0100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