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政协媒体联合采访 | 绵阳:挥毫走笔 向“新”而行
绵阳城三江交汇处 蒲滔 摄
7月16日下午,川渝政协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主干道旁的高地上,“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18个大字赫然醒目。从中不难窥见,绵阳正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着力寻找创新发展中的“坐标”。
随着采访不断深入,记者发现绵阳科技创新动作频繁,产业发展蓬勃有力——推出国产首创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推进自身“智改数转”的同时,赋能更多中小微企业;抓好产业集群发展,深耕未来产业“新赛道”……
不断提速的背后,绵阳有何“秘诀”?
从0到1 牵住创新“牛鼻子”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维持高增速,秘诀何在?绵阳瞄准科技创新这个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绵阳经开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的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虹科创新”)展厅,墙上的标语引人注目: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使用“王者熊猫”盖板玻璃,而在这条标语的下方罗列着虹科创新众多合作伙伴,其中就包括华为、小米等手机知名厂商,以及比亚迪仰望U8、问界汽车等终端应用车辆。
在企业生产线上,一块块薄如蝉翼的玻璃快速滑过,其厚度只有0.33毫米,即3张A4纸厚。这些玻璃同时兼备高强度与高柔韧性,工作人员将其对折,又弯曲成“玻璃卷”后,玻璃完好无损,让人拍手称奇。
“这就是我们的‘王者熊猫’高铝盖板玻璃。”虹科创新研发高级经理李光华说,这种看似柔软的玻璃实则十分“硬气”,其强度是普通玻璃的10倍,“镶嵌了这款盖板玻璃的手机,可以轻松砸碎核桃,即便从近两米的空中落下,甚至用电钻钻也丝毫没有损毁痕迹。”
一块玻璃如何做到既“软”又“硬”?这在于虹科创新坚持将产品配方开发、生产工艺优化、量产装备升级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虹科创新已连续多年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成功打破了国外对新型显示材料的垄断,让中国智能显示终端产业走向全球。”李光华说。
不仅是大企业,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也将发展的目光投向新质生产力,牵住创新的“牛鼻子”。
比如,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先后创新探索出“地方与科研院所大型国防科研资源跨军民、跨行业、跨地区开放共享模式”和“银行与企业风险共担的仪器设备信用贷”。“这两项改革创新成功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第一批和第三批改革经验并向全国复制推广。”绵阳市政协委员、四川中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俊岗介绍。
此外,“核医疗”是未来医疗领域最具科技含量的方向之一。而医用回旋加速器是制备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的关键核心设备,也是医用同位素三种制备方法之一,相当于医生的“弹药生产线”。在2021年以前,这项核心技术一直被欧美日等国家垄断。2017年,四川玖谊源粒子有限公司正式落户绵阳经开区。该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推出国内首个用于PET药物制备的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2021年,该公司产品开始实现国内装机应用,同年4月,首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在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投入使用。2023年,在绵阳经开区的支持下,三条生产线全部投入运行,初期年产能达到30台,生产线满产运行后年产能可达到50—100台,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基地。
在绵阳,越来越多“从0到1”的首创,衍生出更多发展“新赛道”,也带动了绵阳市政协和委员履职实践渐次展开——
围绕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提升,绵阳市政协与重庆市北碚区政协开展同题调研,赴深圳、珠海开展考察学习并召开专题协商会,提出“扩大绵碚两地科技开放合作创新,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统筹管理,整合创新资源”,“突出产业导向,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水平”等意见建议,相关报告得到绵阳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紧扣“突出科技人才引聚,发挥人才在科技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云上大学城’和‘云上科技城’推进情况”,绵阳市政协组织委员赴涪城区、科技城新区开展民主监督,积极助力“人才兴市”,助推“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提质扩容……
如今,绵阳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集聚了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技资源,形成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国省级创新平台总数超200个,“云上大学城”、“云上科学城”累计入驻成渝地区及全国26所知名高校、29个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实现供需对接60余项,实现10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以“智”提“质” 下好转型“先手棋”
产业基础坚实,正是绵阳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底气所在、动力所在。这其中的“新”,在“智改数转”上表现尤为明显。
7月16日,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展厅内,在讲解员按下控制器按钮,下达语音指令“今天适合洗车吗”“我想看《玫瑰的故事》”后,在云帆AI平台的操作下,墙面上的电视机便开始智能化解析并给出回答,一时间,一个“超聪明”的家电形象便呈现在人们眼前。
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工人们正在作业 记者 廖文豪 摄
视角从产品端,转向生产端。长虹新能源公司生产线上,生产材料在高速生产线上自动上线加工,一旁的新能源集控中心,大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生产计划、实时产线情况、设备生产效率等数据一目了然。
“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智改数转’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兴赛道。”长虹新能源公司董事会秘书欧志春介绍道。从降本增效的数据来看,长虹新能源制造过程中废损率下降30%—50%,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制造过程能力指数提升50%—70%,产品品质更加稳定。
然而,“智改数转”实践带来的新质生产力“高效能”还远不止于此。记者发现,长虹打造的行业首批“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生产线,延展了长虹独创的多阶段混联离散型生产模式,运用生产信息化系统、智能设备集成、虚拟仿真等技术,使原材料物流传输线、多层穿梭车、地面AGV 等硬件及其系统良好运行,提升了多批次、小批量订单的制造能力。目前,长虹5G智能工厂能通过用户需求大数据作销售预测,提前并行安排采购订单、生产排程、物流计划,整机交付周期由49天缩短到11天。
“智改数转”离不开科研创新。绵阳市政协常委、长虹集团战略与科技发展部校企合作主任张恩阳表示,将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与社会需求更好对接,努力让科技资源得到更多更优化运用。
相较于“大块头”“高质量”企业,产业链中十分重要的中小企业,是创新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同时也是薄弱环节。在绵阳市政协委员、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勾承宽看来,中小企业要拥抱新质生产力,加快“智改数转”是一个可行的解题方法。据了解,绵阳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制造业“智改数转”为切入口,不断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同时,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突出问题,首先从转变思想入手,精准施策;聘请专业机构为近500家企业进行线上线下深度诊断;召开相关产业链“智改数转”专题培训会,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目前,绵阳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全年有望突破400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助力转型升级的路上,也有绵阳市政协的身影。
近年来,绵阳市政协持续关注制造业“智改数转”,先后举办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新型工业化”等多场政协讲堂,组织界别委员、智库专家和市级有关部门赴浙江宁波、四川宜宾、以及绵阳市涪城区等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详细了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组织召开“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川渝地区产业数字化新高地”、“‘智改数转’赋能制造业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两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收集意见建议110余条,部分协商成果已经在相关政策制定中得到转化落实。此外,绵阳市政协近年来收到关于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提案239件, 其中《关于加快构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议》被纳入今年主席会议成员督办清单。
由单个到集群 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
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集群式发展,以及产业链上的协同联动。
去年10月,位于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的埃克森新能源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预计实现一期满产后,年产值将达40亿元。该项目正是绵阳着力构建的光伏储能产业空间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布局如何展开?答案是“一核引领”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和“一带两支”的储能产业发展格局。逐“光”而行,加速形成“光伏+储能”一体共生体系。
“在‘双碳’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光伏储能产业无疑是新能源产业中的‘必争之地’。”绵阳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助理蔡琳说,目前埃克森已与四川锂源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中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约合作,并与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积极洽谈。
蔡琳告诉记者,作为高端储能电芯制造商,埃克森将着力发挥产业链核心作用,建立起涵盖原材料、储能电芯、光伏组件、储能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联盟,培育全链条本地化产业集群,预计年产值规模达1000亿元。
聚“光”成链,向“新”而行。而今,绵阳的光伏储能企业正铆足了劲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竞相壮大光伏储能产业集群。
在绵阳,像这样的产业集群还有很多。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构建绵阳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不断壮大产业集群,绵阳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的工作模式,积极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与此同时,提出在全市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以县域园区为载体做强县域工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成渝两地产业基础,围绕成渝主导产业进行配套招商,努力把产业做细做精。”绵阳市涪城区政协委员、绵阳科技城招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晋表示。
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随着众多项目、企业不断在绵阳科技城“破土”而生、成长壮大,多条产业链逐渐塑造成型,一个个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绵阳,一路向“新”,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记者 陈元洪)
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
——访绵阳市政协主席李亚莲
记者: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如何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李亚莲:绵阳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国家使命、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时代重任。绵阳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为引领,立足科技城独特的科技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力畅通创新供需两端,持续丰富创新关键要素,有效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提升创新能级,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中两年提升24位至第17位,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
记者:过去几年,绵阳市政协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开展了哪些具有特色的履职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亚莲:一是搭建共商平台,紧扣协同发展务实用力。在川渝省市政协有力指导下,绵阳市政协牵头举办首次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重庆市合川区、铜梁区、潼南区,四川省绵阳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阿坝州政协共同签订《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心守护涪江流域生态环境联合倡议书》,推动流域生态共筑、污染共治、政策共商、发展共促,协力把涪江流域打造成为新时代区域合作的新样板。以“首倡之地”行“首倡之为”,探索建立联动协商、联合调研、视察监督等工作机制,就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作共兴、交通互联互通等广谋良策、广聚共识,联合川渝九地政协编撰文史专辑《和美涪江——涪江流域人文资源集锦》,让联动履职成为涪江流域川渝九地政协的闪亮品牌和重要标识。
二是把准工作重点,紧贴蓄势赋能精准出力。抓住绵阳与北碚签署的成渝非毗邻地区首个合作协议和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协商编制深化绵碚两地政协合作行动方案,围绕“绵碚科技创新和文旅发展合作”等开展同题调研协商,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引导委员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运营,设立重庆分中心,为促进成渝地区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贡献力量。支持委员企业积极参加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商协会发展合作峰会,助推签署10项产业项目投资和区域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政协搭台、品牌唱戏、县域受益”新模式,提升“绵阳造”产品在成渝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聚焦汇智献策,紧盯联动协作持续发力。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绵阳分基地,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与川渝省市政协有关专家交流互动,为高水平建言资政提供智力支持。围绕“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扩容提质协商议政,为推进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云端”共享互通建言献策。协助办好省政协委员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言献策暨投资恳谈会,收集意见建议和合作意向40条,形成阶段性成果3项。联合绵遂内铁路沿线地方政协多次视察规划线路,积极向上呼吁、争取支持,助推绵遂内铁路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际铁路网。组织住绵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联动调研,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推动成绵城际动车增加通勤班列、优化发车时间,实现公交化运营。(记者 陈元洪)
记者手记
“炼”好“智造”必修课
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不断舞动,自动驾驶运输机器人在工厂里来回穿梭……走进绵阳多家工业制造企业,高度自动化、数字化的生产场景生动展现了中国唯一科技城的“智造”模样。这一刻,我们深刻感受到绵阳没有把“智造”当成是一堂“选修课”,而是当成了一堂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在“炼”。
金融赋能为企业转型安上“加速器”。今年以来,绵阳持续出台专项政策,聚焦资金和数据两大要素,优化企业“智改数转”生态。绵阳市商业银行为更好提升服务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能力,推出了“智数E融”品牌,并发布“智数e贷通”“智数e票通”“智数e链通”3项子产品,全力为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招商引资为产业升级开启新篇章。2018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引进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六代柔性面板生产线,这一投资额刷新了绵阳招商引资纪录。在此带动下,绵阳电子信息产业2022年规上企业达220户,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超2000亿元。作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绵阳现已形成家用电器、平板显示、电子元件、光电子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自主创新为科技发展增添新动能。2022年2月起,绵阳市创新推行科技助理制度,聘请16名院士担任“科技顾问”,遴选89名懂科技、懂市场的人才担任“科技助理”,全职参与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工作,推动在绵院所、高校、企业的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科技创新需求端和供给端有效衔接。
政协助力为绵阳发展贡献力量。绵阳市政协把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发力点,选定以“智改数转”赋能制造业,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为首个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为绵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古老而年轻、坚定而智慧,被寄予厚望的绵阳,正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道上。我们坚信,绵阳定会持续以“深厚功底”筑基,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记者 李忆南)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4-08/15/content_1071407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